 |
刘智峰
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刘智峰
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个人履历:
刘智峰:男,1966年9月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校内主讲课程“坚强的党性是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入选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多次荣获校内局处级进修班教学一等奖;获北京市委党校第一届教学一流先锋榜第一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毛泽东党性思想的历史起源与实践价值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北京日报》《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领导者》《新视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有关中国政治、中共党史、执政党建设论文50余篇;主编“中国观察”系列丛书《第七次革命——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初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1978--1999)》(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等7种;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政治---当代中国政治若干问题分析》(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渐进的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反思》(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论文代表:
毛泽东对党性范畴的科学拓展,《新视野》2024年第1期;
毛泽东党性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当代启示,《前线》杂志2023年第1期;
非公企业党建与发展相得益彰,《人民日报》2015年04月28日;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三大危害,《前线》2015年第4期;
论现代国家治理转型的五个向度,《新视野》2014年3期;
中共长期执政必须面对的四大挑战,《中国改革》2011年第1期。
著作代表:
《渐进的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反思》,作者刘智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作者刘智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中国政治》,作者刘智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06月出版;
《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作者刘智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04月出版。
主编图书:
2001年,主编《切·格瓦拉:反响与争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引起巨大反响的史诗剧《切·格瓦拉》为主题,关注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贫富分化等现实问题;
2000年,主编《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关注如何解决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问题;
2000年,主编《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分析王朔的文学创作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1999年,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全面总结1978至1999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0年的经验教训,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是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1999年,主编《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问题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道德伦理和精神世界问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四次再版;
1999年,主编《精神的光芒——代人的心灵历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缅怀陈寅恪、顾准、钱钟书、林昭、冰心、萧乾、黎澍等20世纪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
1998年,主编《第七次革命——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初版、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直面存在的问题,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交锋》之后最有影响的政论图书。”是研究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的必备参考书;
1998年,主编《解释中国——〈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批判》(经济日报出版社),较早提出如何解释中国崛起也就是中国模式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是“新政治保守主义”的集大成之作。
讲座课题: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基层党支部书记规范化工作和标准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