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车凤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国学讲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车凤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国学讲师。
个人履历:
车凤,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国学讲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多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涵盖城市品牌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社区文化与文明等多个领域。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开设《儒道经典与人生智慧》课程,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被河北传媒大学“精英国学教育研究院”聘为顾问。著有《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中国新闻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研究》等,在《新闻与写作》《学习时报》《中国妇女》等媒体发表论文杂文若干篇。
论文代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光明日报》2023年5月18日;
《论语》中的以“文”化人,《光明日报》2022年3月7日。
专著代表: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作者车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07月出版;
《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作者车凤,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04年出版;
《中国新闻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作者车凤,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4年01月出版。
主讲课程:
《儒道经典与人生智慧》
课程课纲:
第一堂课:国学经典的当下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
中国人精神结构的三位一体;
儒家说什么,道家说什么。
第二堂课: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什么是儒?
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儒家、儒学、儒教;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论语》其书。
第三堂课:为学之道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中国文化的综合性;
儒家的学;
《大学》;
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
儒家的立志;
学习的基本方法;
知行合一。
第四堂课:德之本:孝道
百善孝为先;
从家庭伦理到治国之道;
孝与悌;
孝道的文化内涵;
如何尽孝?
孝道的现实意义;
第五堂课:儒家的核心:仁
仁的提出;
仁的层次;
仁与礼的关系;
仁的内涵;
仁爱与慈悲、博爱;
孟子的仁政;
仁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第六堂课:义与孟子
舍生取义;
义与耻感文化;
儒道法墨四家的义利观;
孟子;
孟子的存心与养心;
第七堂课:礼乐之道
孔子为什么提出恢复周礼;
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礼;
儒家礼的三个层面;
礼的效用是一种秩序;
礼的形式与内涵;
礼与乐;
今天的礼和仪式感。
第八堂课:儒家的天命观与中庸之道
天命;
《论语》中的天命;
儒家对待天命的三种态度;
天人关系:合一与合德;
中庸之道;
被误解的中庸;
第九堂课: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其人;
知行合一提出的背景;
知行合一的内涵;
致良知。
第十堂课:君子人格
君子是中 国人的理想人格模式;
如何培养君子人格?
君子精神、君子风范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堂课:道为何物,老子其人
强名谓道;
老子其人;
道与德;
道家与道教。
第十二堂课:无私寡欲和虚静
人性中的公与私;
道家倡导的无私;
自私的人是焦虑的;
虚与静;
无私虚静的当下意义。
第十三堂课:道家的辩证法
东西方哲学背景比较;
循环运动的规律;
第十四堂课:生死逍遥
何以逍遥;
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的生死观;
生死同一论;
生死循环论;
生死无情论;
生死超脱论。
第十五堂课:无为不争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无为的内涵;
庄子的无为;
无为不争在今天还适用吗?
第十六堂课:道家思想的生活实践
道与中医;
道与书画;
道与茶文化;
道与武术;
道与现代管理;
后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