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刑法学科召集人,入选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双千计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王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刑法学科召集人,入选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双千计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反洗钱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十几家检察院、法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挂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7年至2020年)。
研究领域:
王新的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金融犯罪与刑事合规。
主要履历:
1966年,出生。
1982年9月-1986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学专业,法学学士。
1989年9月-1992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事诉讼法学专业,法学硕士。
1992年9月-1995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学专业,法学博士。
2003年8月-2005年1月,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法学硕士(LL.M.)。
2019年6月-8月,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交流访问。
2014年7月-9月,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交流访问。
1986年-198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担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其中于1987年,在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锻炼一年。
1995年-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1999年-2000年,澳门立法会,议员法律顾问(借调)。
1999年-200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7年10月-2020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挂职)。
2010年-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第1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任命)。
2023年11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经济犯罪)检察厅,副厅长(挂职)。
获奖记录:
北京大学2019年度方正奖教金优秀奖。
北京大学2010—2011学年教学优秀奖。
2011年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刑法学科教学成果奖。
北京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昌平区政法系统2008年度先进个人。
北京大学1998年优秀教师奖教金。
北京大学1997年十大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北京大学1995—1999学年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1995年“北大杯”足球赛冠军暨最佳阵容奖。
论文代表:
《自洗钱入罪后的司法适用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11期。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国反洗钱的刑事法律规制》,载《法学家》2021年第3期。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的立法发展和辐射影响》,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年第2期。
《民间融资的刑事法律风险界限》,载《当代法学》2021年第1期。
《指导性案例对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界定》,载《政法论丛》2021年第1期。
《办理抗拒疫情防控案件的刑事司法理念发展》,载《法制日报》2020年3月25日。
《第二次握手:刑法与证券法的联动修订》,载《金融博览》2020年第2期。
《骗取贷款罪的适用问题和教义学解析》,载《政治与法律》2019年第10期。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适用》,载《法学》2019年第5期。该文被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经济犯罪侦查研究》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非法性”是确定融资活动罪与非罪的界限》,载《检察日报》2019年4月2日。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载《人民检察》2018年第11期。
著作代表:
《刑法分论精解》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