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介绍我国60多位中青年经济学家传记《希望之光》和《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传记》两书。曾应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授“世界就业趋势及我国就业政策研究”。曾湘泉教授是中央组织部制定《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特聘专家。鉴于他的突出贡献,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专家”称号。2017年1月13日参加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稿)》座谈会,对就业问题发表意见和提供政策建议。
研究领域:
曾湘泉长期从事就业与失业测量、大数据与就业市场监测、平台就业、人才战略及规划、薪酬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履历:
1977年-1979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本科。
1979年-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室,硕士研究生。
1984年-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
1982年-1984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助教、讲师。
1987年-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讲师。
1990年-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劳动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
1994年-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等。
2000年-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会主席、国务院特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DAAD)高级访问学者等。
201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大华讲习教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等。
学术奖励:
《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获第八届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大数据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
2019年,Internet Use and the Wage Gap Between Urban Workers and Migrant Workers: Evidence from CGSS Data 获中国人才研究会工资福利年会特等奖;
2010年,曾湘泉、周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模式兼容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差异化视角的实证检验》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本人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证书;
2010年,荣获第六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2009年,苏中兴《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与机制——基于中国背景的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本人获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证书;
2009年,《博学.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博学.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教材)》获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8年,《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唐曠《职业空缺的理论回顾、数据测量及决定因素——来自劳动力需求角度的就业测量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本人获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证书;
2006年,《教育部部机关司局长胜任力模型及评价体系研究》获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6年,《构建新世纪现代人才管理体制----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获第五届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审获奖名单--一等奖;
2004年,《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获国家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年,“自费读研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实证调查研究”获“第9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作品”特等奖。本人荣获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称号;
2006年,《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情况及改革基本思路课题研究报告》获国家人事部第四次全国人事人才科学研究一等奖;
1992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博士论文)获中国劳动学会“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代表:
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中国经济报告》2020(03)(新华文摘(转载),2020第17期)。
工会是否改善了外来工非货币性福利,《学术研究》2020第1期。
构建责任与权限相统一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03):135-14。
个人效用、教育因素和岗位特征——基于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学术研究》2018(03):96-105。
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8期。
公务员报酬激励影响因素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1年第6期)。
薪酬激励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 第5期。
“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测量与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政治局授课:
2003年3月28日下午,曾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世界就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进行专题讲解。
著作代表:
《推动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曾湘泉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薪酬:宏观、微观与趋势》,作者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金融危机以来的中国就业季度分析》,曾湘泉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总报酬经济学》,曾湘泉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创新的理论、实践与机制研究》,作者曾湘泉、周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作者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作者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主讲课程:
《组织竞争力与人力资源变革》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