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2012年获美国《外交政策》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称号;2020年5月14日,入选“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已发表和出版过《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等大量著述。2010年12月,被30多万网民公推为与郎咸平、戴旭、郭亦平、张宏良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2012年10月,于建嵘因为一系列随手公益活动,成为《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中国创新人物奖”慈善类获奖人;2012年获美国《外交政策》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称号;2020年5月14日,入选“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研究领域:
于建嵘老师一直从事基础社会、农村社会治理的研究与探索。
主要履历:
于建嵘,男,1962年9月生于湖南衡阳,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留校任教至2003年底。2001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管理学研究。2003年底金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2023年,正式告别光荣的讲台,荣休。2020年5月14日,入选“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荣誉记录:
2003年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获《南方周末》特别致敬人物称号;
2005年获《中国新闻周刊》三农研究(专著)奖;
2008年获中国改革研究会评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人物”称号2;
008年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2010年12月,经30万网民自发投票,被评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他们被广大网民称为“中国底层民意的真实代表”、“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中国最有良心的一批文人”;
2010年获《南方周末》年度公民写作奖;
2010年获《新周刊》中国骄子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称号;
2010年获《博客天下》博客推动中国力量奖;
2010年获《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2010年获《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中国奖;
2010年获《潇湘晨报》十年风尚学人称号;
2010年获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50人----布道之魅;
2011年获《南方都市报》公益行动奖;
2011年获《时尚》年度时尚先生称号;
2011年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称号;
2011年获欧莱雅风尚媒体大奖微公益人物称号;
2012年获《时代人物》中国绅士称号;
2012年获《南方周末》年度责任领袖称号;
2012年获腾讯网年度思享沙龙时代知行者称号;
2012年获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创新人物称号;
2012年获美国《外交政策》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称号;
2020年5月14日,入选“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成果代表:
1、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
2、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
3、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4、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
5、于建嵘李连江:县政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合著)。
6、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
7、信访制度改革与宪政建设——围绕《信访条例》修改的争论。
8、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
9、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迁及启迪。
10、清代与民国保甲体制的比较。
11、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政治结构的影响。
12、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13、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
14、农村黑恶势力和基层政权退化——湘南调查。
15、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三)。
16、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二)。
17、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湖南省H县调查(一)。
18、农民是如何失去土地所有权?
19、村组干部话说“三农问题”。
20、民主制度与中国乡土社会。
21、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政治结构的影响。
22、乡村自治: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
23、人民公社的权力结构和乡村秩序。
24、近代中国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
25、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6、黑恶势力是如何侵入农村基层政权的?——对湘南40个“失控村”的调查。
27、失范的契约:形式民主下的枷锁。
28、乡村选举:利益结构和习惯演进——岳村与南村的比较。
29、在农民反抗的背后——湖南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30、如何破除山西省长们的宿命。
31、超越“省管县”、县政自治才是治本策。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