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春玲
中央党校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向春玲
中央党校社科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
个人履历:
向春玲:女,湖南湘西人,土家族,哲学博士,中央党校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杂志社副总编辑。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红十字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理论研究专家库专家。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分别获哲学学士学位、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法学(人类学)博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6年7月,分配到中央党校科社部工作;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参加中央讲师团赴湖南邵阳支教一年。1987年7月至今,在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任教,其中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为教授。向春玲长期从事城市化、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等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央党校省部级和地厅级“民生与社会建设”班主讲教员。主持的校级课题:《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主持的部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资本化研究》、《转型中的社会与文化》。1995年以来在《中国国情国力》《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领导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文章60余篇,出版《转型中的社会与文化》《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和谐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惠州卷》等著作10多部。在教学中,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证调研,深入基层,先后就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在重庆、成都、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南、西藏、新疆、云南、广东、广西等20多个省市进行调研。
论文代表:
数字治理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策略,《治理现代化研究》2023年第6期;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作用与对策研究,《广东青年研究》2023年第3期;
7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四大转变",《人民论坛》2019年第29期;
以"好家风指数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创新,《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5期;
创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永康市"龙山经验"解析,《中国领导科学》2019年第2期;
基层治理:村务监督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以武义县后陈村为例,《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3期;
基层治理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民主拆迁为例,《中国领导科学》2018年第2期;
精准扶贫关键在激发群众主动性,《人民周刊》2017年第15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
成都市锦江区:探索"2+3+4"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瞭望》2016年第39期;
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指针,《中国社会组织》2016年第17期;
社会治理创新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新重庆》2016年第6期;
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
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探索,《中国合作经济》2014年第5期;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4期;
社会管理创新事关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第5期;
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唯实:现代管理》2013年第2期;
详解十八大报告社会管理部署的新亮点,《政工师指南》2013年第1期。
著作代表:
《和谐社会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丛书),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西部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作者:向春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出版;
《转型中的社会与文化》,作者:向春玲,民族出版社2001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作者:向春玲,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主讲课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