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周
知名文化规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范周
知名文化规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主编,联合国创意经济顾问,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市政府参事,河北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山东省曲阜市、济宁市政府文化顾问,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长。近年来,主持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承担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各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0余项,参与“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多项文化规划、文化战略以及文化政策的制定与起草工作。曾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旅政策、区域经济、文旅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获得过中国2008年度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2011中国创意产业十大杰出贡献奖、2020中国国家旅游文旅风云人物、“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研究领域:
范周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旅政策、区域经济、文旅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
论文代表:
《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新华文摘 2020年07期;
《文化产业拥抱数字化转型》《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01;
《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2020年3月;
《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2020年1月;
《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经济日报》2019-08-29;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1期,2019年5月;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与成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2018年7月(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数字经济开启文化旅游新预期》《经济日报》2018-04-23;
《回首与展望: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出版广角》2018年04期,2018年3月;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前线》2017-11-05;
《雄安新区研究的新理论增长点——基于文化、产业、民生的现实维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2017年9月;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2016年11月;
《正确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岳论坛》2016年第10期,2016年10月。
科研项目:
2009年12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2014年4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代拟及立法问题研究;
2015年3月,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承担《“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编制与研究;
2016年6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文化领域供给侧问题研究》;
2016年9月,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承担《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编制;
2018年5月,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承担《雄安新区起步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编制;
2019年12月,承担北京市社科联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辞典》京外七省分卷编纂工作。
著作代表:
《中国文化产业40年回顾与展望(1978-2018)》等六卷本丛书。
《文化产业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光明日报出版社。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1-5卷),知识产权出版社。
《言之有范》(1-8卷),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二》(专著)
《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研究报告(主编)》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2010,2011,2012,2013年版)(主编)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6卷)(主编)
《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调查蓝皮书》(8卷)(主编)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