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曾国藩的为人与成事之道》
《曾国藩的为人与成事之道》
主讲人: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课程背景:
曾国藩有着自己独到的人生哲学:“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也就是“尚拙”。曾国藩虽然天资不高,但善于把当时天下最杰出的人才都聚拢到自己门下,“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成事”之外,曾国藩始终不曾放弃修身功夫,依靠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达成了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的境界。张宏杰认为,从曾国藩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修身,首先要有一股“猛火熬”的狠劲,立志改变自己;同时要有“温火煮”的毅力和恒心,把这个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曾国藩戒烟和“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并且“公开日记”的故事为例说:“把自己公开,是坚持过程当中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让周围的人能够监督自己。”曾国藩虽天资笨拙,然而成就却极为卓越,历经七次科举考试才得以考中秀才,最终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而且曾国藩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既能传道,又能做事,这一点非常可贵。
课程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为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曾国藩的自我磨砺和人格完善之路
曾国藩青年时代从性格到修养都有很多严重缺陷,然而后来他成为“千古完人”。那么他是如何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呢?他从三十岁起学做圣人,三十岁前后,他投入极大精力来进行自我提升,性格和做事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的人格磨砺历程对今人个人修养的启发:立志的重要性,写日记如同写微博的修身方式,四十岁之后一个人仍然有很大进步空间。
第二讲: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在官场早期,是很不成熟的。在咸丰初年,曾相继得罪了皇帝、朝中重臣以及普通同僚,成为官场上的公敌。包括刚刚创办湘军的时候,他也得罪了几乎长沙所有官员。
青年时代,曾国藩学做圣人,究心理学。但是仅仅心上的磨炼还不足以应物,仅有“内圣”不足以“外王”。所以这部分是讲曾国藩如何在事上进行磨炼。他成为了一个极为成熟老练的官员。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曾国藩一生的四次耻辱,对他性格成熟有什么作用。
曾国藩经常提及他一生经历了数次重大挫折,这些挫折对他起了很好的自我教育作用,他如何应对挫折,如何从挫折中吸收营养,对我们今人也有很大启发作用。
第三讲:曾国藩的廉政实践(也可以叫“曾国藩到底是清官还是贪官”)
曾国藩一生赚了多少钱,他基本工资多少?补助和津帖多少?他这些收入都花到哪去了?他的衣食住行,水平如何?他住多大面积的房子,坐什么级别的车?为什么他是一个清官,表面上却伪装成贪官?这种作官方式,对他有什么益处,对今人有什么启发?
第四讲:向曾国藩学习企业管理(或者“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创新意识,善于进行团队建设的人。他创建湘军,就如同创建了一个新型企业。他是如何确立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企业文化、选人用人及制定商战方略呢?
第五讲:向曾国藩学习用人之道
曾国藩以善于识人闻名。那么,他是否真的是以相面术来选拔人才?他识人和用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曾国藩的幕府会像大学校?
第六讲:曾国藩的领导力核心:拙诚为本。
曾国藩长于交往,一生朋友极多,他对朋友,讲究诚拙之道。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是典型代表。曾国藩在湘军内部的人际关系处理之道。
第七讲: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极为成功,家族中人才辈出。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极为高明的见解和作法,很多和今天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完全吻合。
张宏杰介绍:
张宏杰:1972年生,辽宁人,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清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史研究》杂志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曾师从另一位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的葛剑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虚构历史写作、公共史学传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在《当代》开设《史纪》专栏。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简读日本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专著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在港台及海外出版。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辽宁文学奖”等。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CCTV1、9及湖北卫视2013年3月同步播出)总撰稿。2013年6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系列节目,收视率创年度最高。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做过多场学术讲座。曾应邀出席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以“贵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