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尚希
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院长,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刘尚希
刘尚希,经济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院长,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区域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研究方向:
刘尚希长期从事公共理论与政策,包括公共风险、公共财政、财政风险、公共分配、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人物概况:
曾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对国外同领域的问题有较广泛的了解。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并在二十几个省市政府部门及大学做过专题性学术演讲。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内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课题研究。
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学习会等。
是财政部科研所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早在1989年就入选了当时惟一的《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1992年出版的博士论文《收入分配循环论》一书,在1995年第二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主持课题:
1991年,承担中国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于光远主持)“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中的“财政篇”,对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演变和发展作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1993年,撰写的《非国有经济:中国未来经济的主体》和主持《统一财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课题的研究等,其成果《没有统一的财政,就没有统一的政权》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优秀改革理论成果,被收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成果通报》。
1995年,参与组织《墨西哥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和《 95 及 2010 年财政发展战略研究》两大课题的研究,作为总报告执笔人,其研究成果受到当时王丙乾副委员长和刘仲藜部长的充分肯定。
1996年,主持“国企高负债对财政影响的预警性分析”课题研究。该项成果在《管理世界》(1996 年 5 期)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社《了望》周刊记者曾就此做了采访和报道。
199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引起了全国人大财经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之后一直追踪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
1998年,主持全国财政系统协作课题“财政支出管理”的研究。该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当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实证性分析,并在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前,就明确提出了设立该机构的设想。
在研究财政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公共风险是个更为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因而转向研究这个问题。研究成果《论公共风险》( 1999 年发表于《财政研究》)对政府、制度、组织以及财政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做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并运用于公共财政问题的现实分析。
还有对减税问题的研究、对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对部门预算的研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研究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一、收入分配循环理论的研究。
首次从存量与流量的关系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其成果的核心思想是收入流量的分配是受存量制约的,政府政策对其影响不大,除非有新的制度安排。这为我国现实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所证实。
二、公共风险理论的研究。
在我国,公共风险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刘尚希独创性地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公共风险的理论,并一直以此为观察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用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 2002 年从公共风险出发,提出了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两种方法:风险归宿法和反向假设法。这项成果发表在我国经济学界的权威杂志《经济研究》,为解决政府财政长期存在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三、财政风险理论的研究。
作为我国最早系统地研究财政风险的学者,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即运用“不确定性分析”来重新解读财政运行、财政制度、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自 1997 年发表《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关于财政风险问题的研究成果。
四、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的研究。
这项研究是从 2003 年上半年我国发生“非典”危机引发出来的。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突发性事件,财政该如何做出反应?如何实施危机管理?这是一个现实性、理论性、系统性都很强的问题,为此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的新问题。
学术贡献:
注重从不确定性出发来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成果。其代表作有《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宏观金融风险的财政责任》《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消费》《税收与民生》《科技与经济融合》等著作;以及《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论公共风险》《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公共风险分析框架》《农民“就业状态”:中国改革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力量》《公共化与社会化的逻辑》《在不确定性世界寻找确定性》《以人为本的财政观:民生财政》《基于公共风险重新定义公共产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及政策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中国:城镇化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挑战》《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三个维度的认识》《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社会的逻辑》《大国财政:理念、实力和路径》《制度主义公共债务管理模式的失灵——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反思》《从整体观和风险观系统认识降成本》《论中国特色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改革四十年的逻辑》《公共风险视角下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转向不确定性与风险——基于经济周期视角的思考》《央地财政关系改革的理论解析》等论文。
核心讲题:
《数实融合要有新认识》
《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新型城镇化与城投公司发展前景》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