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履历:
刘尚希:男,1964年9月出生,湖南省桃江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区域经济五十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长期从事公共理论与政策,包括公共风险、公共财政、财政风险、公共分配、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是财政部科研所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曾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对国外同领域的问题有较广泛的了解。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并在二十几个省市政府部门及大学做过专题性学术演讲。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内重大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课题研究。 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学习会等。在《税务研究》《财政科学》《财政研究》《科学发展》《学术研究》《国家治理》《管理世界》《党政干部参考》《求是》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300篇;出版《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3)》《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1949—2019)》《谈财论治(第2辑)》《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宏观金融风险的财政责任》《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消费》《税收与民生》《科技与经济融合》等著作近20部。
科研课题:
1991年,承担中国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于光远主持)“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中的“财政篇”,对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演变和发展作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1993年,撰写的《非国有经济:中国未来经济的主体》和主持《统一财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课题的研究等,其成果《没有统一的财政,就没有统一的政权》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优秀改革理论成果,被收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改革成果通报》。
1995年,参与组织《墨西哥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和《 95 及 2010 年财政发展战略研究》两大课题的研究,作为总报告执笔人,其研究成果受到当时王丙乾副委员长和刘仲藜部长的充分肯定。
1996年,主持“国企高负债对财政影响的预警性分析”课题研究。该项成果在《管理世界》(1996 年 5 期)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社《了望》周刊记者曾就此做了采访和报道。
199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财政风险:我们的看法与建议》引起了全国人大财经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之后一直追踪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
1998年,主持全国财政系统协作课题“财政支出管理”的研究。该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对当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实证性分析,并在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前,就明确提出了设立该机构的设想。
论文代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分析,《新华文摘》2023年第17期;
论城市财政体制与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科学发展》2023年第11期;
财政知识传播的功能,《财政科学》2023年第9期;
民营企业的未来要靠高质量发展来创造,《旗帜》2023年第4期;
关于在线新经济发展税制改革的思考,《科学发展》2023年第4期;
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财政研究》2023年第1期;
关于空间财政的几点理论思考,《财政科学》2022年第12期;
加强财政知识传播助力中国财政理论创新发展,《财政科学》2022年第10期;
财政对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第8期;
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的四个观点,《学术研究》2022年第8期;
如何加强政策统筹协调、促进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国际经济评论》2022年第2期;
论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体制基础,《新理财(政府理财)》2022年第1期;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 《新华文摘》2021年第15期;
经济数字化和金融化中的金融税制转型分析,《财政科学》2021年第11期;
风险社会与财政转型,《财政科学》2021年第9期;
着力发挥高质量发展中现代财政作用,《人民周刊》2020年第18期;
数字财政或将重构财政体系,《新理财(政府理财)》2020年12期;
如何理解疫情条件下的财政政策?《财政科学》2020年第5期;
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基于区域价值的空间开发新路径,《财政科学》2020年第1期;
从国家治理视角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家治理》2019年第40期;
构建现代财政补贴体系理论研究,《财政研究》2019年第9期;
论高质量发展与税收制度的适应性改革,《税务研究》2019年第5期;
银行与民营企业融资救助:救助门槛与民营企业风险偏好,《金融发展研究》2019年第4期;
稳预期的减税降费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清华金融评论》2019年第4期;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地方财政研究》2019年第2期;
以拆弹的精准和耐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地方财政研究》2018年第8期;
公共风险视角下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基于贵州、陕西的调研报告,《财政科学》2018年第3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与供求新平衡,《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2期;
房产税立法取向,《中国经济报告》2018年第2期;
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要相匹配,《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第Z1期;
央地财政关系的根本问题,《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年1期;
财政与国家治理:基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社会的逻辑,《财政研究》2018年第1期;
共治是PPP的核心,也是PPP立法的中心思想,《经济研究参考》2017年第49期;
在改革创新中继续推进降成本——基于整体观和风险观的认知,《财政监督》2017年第20期;
认识积极财政政策需要破除三个误区,《金融经济》2017年第9期;
国外支出责任的理论考察与实践经验,《财政科学》2017年第9期;
化解"财政三角困局"需向改革要空间,《中国财政》2017年第3期;
税收负担只占企业综合成本的6%——来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数据的分析,《新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求是》2017年第1期;
制度主义公共债务管理模式的失灵——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反思,《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以社会化改革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13期;
自贸试验区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税制问题及对策,《科学发展》2016年第11期;
以PPP方式推进国企改革,《现代国企研究》2016年第9期;
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营改增,《党政干部参考》2016年第9期;
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税务研究》2016年第1期;
全面减税的冷思考,《党政干部参考》2015年第19期;
系统性重构国资体制改革,《瞭望》2015年第17期;
一个地方财政能力的分析评估框架,《国家治理》2015年第12期;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金融"意识,《新金融评论》2015年第5期;
合理预期未来3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研究》2015年第2期;
地方税改革关乎国家治理,《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1期;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法治之举,《中国财政》2015年第1期。
著作代表:
《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3)》,刘尚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百年大党的财政观》,作者:刘尚希、傅志华,人民出版社2022年02月出版;
《新中国财税发展70年》(新中国经济发展70年丛书),作者:楼继伟、刘尚希,人民出版社2020年08月出版;
《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1949—2019)》,作者: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中国财经改革经验》,作者:刘尚希、梁子谦、傅志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07月出版;
《谈财论治(第2辑)》,作者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公共风险论》,刘尚希主编,人民出版社2018年04月出版;
《大国财政》,刘尚希等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科技创新: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作者:刘尚希、韩凤芹,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面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国财税改革》,作者:刘尚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作者:刘尚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01月出版;
《公共政策与地区差距》,作者: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08月出版;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作者:刘尚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作者:刘尚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08月出版。
讲座主题: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理解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
《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新形势下的新政策》
《国家预算治理的底层逻辑:风险预期》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开启新模式》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