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志坚
中囯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胡志坚
中囯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
个人履历:
胡志坚:男,1962年生,江西南昌人,科技创新专家,二级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院所联谊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世界经济论坛理事会理事。80年代起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学院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1993年调入原国家科委(现为科学技术部),历任办公厅调研室助理调研员、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处长、处长;2001年至2008年,任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2008年至2009年,任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2009年至201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战略院党委书记;2014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参与多项重要政策文件起草。
论文代表:
胡志坚:现代科技不能解决它自身带来的熵增问题,《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12期;
信息化:从混沌到简单有序——基于复杂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演化的分析,《科教发展研究》2021年第1期;
新时代江西科技创新机遇与挑战,《科技中国》2020年第1期;
《美国创新史》主要观点及其启示,《科技中国》2019年第6期;
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技中国》2019年第4期;
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科技中国》2018年第9期;
从关键指标看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基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的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5期;
向世界展示中国创业创新实践进展和理论成果——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论初探》简,《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5期;
国家创新状态比较:以中德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3期;
胡志坚:技术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2017年第10期;
"中国式创新"的最大短板,《商业观察》2017年第6期;
农村低保工作需健全机制创新方式,《中国民政》2015年第10期;
企业是创新的最大寄托,《企业研究报告》2013年第7期;
中华文明、复兴、新科技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第1期;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于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问题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
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农村科技》2009年第8期;
我国企业创新政策走向: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电气技术》2008年第5期;
发现、发明、创新、学习和知识生产模式,《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9期;
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6期;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5期;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R&D(ITRD)资源配置的特点,《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4期;
跨国公司的创新全球化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3期;
面向新世纪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8期;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中国科技论坛》1999年第6期。
著作代表:
《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实践》, 胡志坚、王晓明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05月出版;
主讲课题:
《世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趋势》
《世界科技革命趋势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浪潮》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机遇与战略思考》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产业园区与企业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