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个人履历:
沈昌祥:男,1940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奉化人,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少将,博士生导师,中国可信计算的奠基人和倡导者,北京工业大学战略科学家,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名誉院长,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公安部特聘专家,“金盾工程”首席顾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博士生导师。曾任首届教育部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力系,毕业后到总参某研究所工作;1980年7月到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沈昌祥院士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密码工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十多项。这些成果在信息处理和安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性,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全军广泛应用,取得十分显著效益,使我国信息安全保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信息安全》《保密科学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等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网络安全著作5部。其学术论著有《2010年5月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工程导论》《实时系统软件设计初步》《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等。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4月19日,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荣誉奖励:
2021年度CICC终身成就奖;
2019年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2年荣获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6年9月荣获首届中国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
1996年荣获军队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8年当选海军模范科技工作者。
论文代表:
守住网络空间安全底线,《网络传播》2021年第7期;
开创新基建网络安全主动免疫新生态,《软件和集成电路》2020年第8期;
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筑牢"新基建"网络安全防线,《保密科学技术》2020年第3期;
浅谈可信计算的发展态势及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年第12期;
用可信计算3.0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互联网经济》2019年第8期;
数字经济的威胁与挑战,《中国职业经理人》2019年第5期;
数字经济时代下新机遇与网络安全,《互联网经济》2019年第4期;
以科学的网络安全观,加快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第12期;
可信计算与可信云安全框架,《科学与管理》2018年第2期;
TPCM三阶三路安全可信平台防护架构,《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年第2期;
基于双层非平衡散列树的云平台远程验证方案,《通信学报》2017年8期;
用可信计算构筑智能城市安全生态圈,《网信军民融合》2017年第2期;
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网络空间安全》2016年第11期;
可信3.0战略:可信计算的革命性演变,《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第6期;
创新和发展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4期;
密码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金融电脑》2016年第1期;
用可信计算构筑网络安全,《中国信息化》2015年第11期;
可信计算与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世界》2015年第11期;
基于国产密码体系的可信计算体系框架,《密码学报》2015年第5期;
关于我国构建主动防御技术保障体系的思考,《中国金融电脑》2015年第1期;
发展自主操作系统是当务之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9期;
基于行为的可信动态度量的状态空间约简研究,《计算机学报》2014年第5期;
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推动网络和信息安全全民教育计划,《中国信息安全》2014年第1期;
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思考与启示,《金融电子化》2014年第1期;
基于访问验证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基于格的BLP完整性扩展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云计算下可信虚拟群体内访问控制研究,《通信学报》2013年第S1期;
三边测量法的结果稳定性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年第6期;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连通性的平面化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年第3期;
云计算安全与等级保护,《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年第1期;
解析"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中国高新区》2011年第12期;
基于交互式马尔可夫链的可信动态度量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年第8期;
一种多安全域策略支持的管理机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著作代表: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作者:沈昌祥,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05月出版;
《信息安全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沈昌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信息安全》,作者:沈昌祥、左晓栋、刘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讲座主题:
《开创安全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
《开创网络空间安全主动免疫新生态》
《打造安全可信主动免疫数字化新生态》
《构建安全可信网络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