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志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专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陈志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专家
个人履历:
陈志杰:男,1963年1月生,广东梅县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少将,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空管空域管理及运行专家组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监事长、空中交通管制专委会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1986年攻读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取得空军工程大学军事运筹学博士学位。曾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1994年,领衔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2008年获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是国家该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空中交通管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主持研制了我军首套机场、分区级自动化空管系统,设计了全军自动化空中管制技术体系架构,主持构建了覆盖全国空域的全军一体化空中管制指挥平台,实现了我军空管手段和方式的跨越式变革,极大地提高的我国空域容量和航空运行效率,并成功与国际主流飞行高度层标准接轨。根据军事飞行特点,提出军航自动相关监视技术体制,并成功研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航新航行系统,使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2003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学术专著3部,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等荣誉称号,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
论文代表:
陈志杰:空中交通智能化管理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23年第5期;
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仿真实现,《系统仿真学报》2016年第1期;
基于博弈论计算机网络对抗问题研究,《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第3期;
云存储模式下数据安全保护关键技术的探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6期;
空间微动目标动态全极化回波仿真技术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第3期;
一种基于三级内网蜜场系统的网络蠕虫检测技术,《计算机科学》2011年第S1期;
基于ZigBee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第6期;
电扫偶极子相控阵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分析,《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基于攻击图的计算机网络攻击建模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基于三维地理环境的雷达网探测威力计算与实时空情态势显控,《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S1期;
基于现有机载设备信道构建UAT数据链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第10期;
自动相关监视目标的跟踪算法研究,《无线电工程》2008年第1期;
一种基于粗糙集的网络安全评估模型,《计算机科学》2007年第8期;
一种网络攻击流量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科学》2007年第2期;
一种计算机网络脆弱性评估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工程》2006年第17期;
DDoS攻击分类与效能评估方法研究,《计算机科学》2006年第8期;
基于投影预变换的快速DOA估计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第4期;
酉ESPRIT超分辨ISAR成像方法,《电子学报》2005年第12期;
广播式与合约式自动相关监视的信息转换,《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第9期;
基于专家系统的新航行系统效能评估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第7期;
基于CORBA技术构建ATC系统,《无线电工程》2004年第3期;
部分极化情况下SINR极化滤波器性能研究,《应用科学学报》1999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反导武器:空天安全的保护伞》,作者陈志杰,科学出版社2023年09月出版。
讲座课题:
《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空生态新发展格局》
《充分发掘低空新质资源潜力,科学应对低空经济发展挑战》
《加快数字低空建设助力航空救援体系高质量发展》
《构建低空安全体系,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无人机管控发展趋势》
《对空管建设发展几个问题的剖析认识》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