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坚波:《数字中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作者:胡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三大关键抓手,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基础设施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两年,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锻长板、智能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形成一体化数字底座,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运载能力、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整体上,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首先,5G、光纤宽带、移动物联等网络设施进入提速扩容新阶段。我国坚持适度超前建设原则,加快促进网络设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网络设施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同比增长46.1%。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302万个,增幅达51.2%。可以看出,2023年,我国5G基站数、10G PON端口数等大幅提升,有力地支撑了数字中国建设。
其次,算力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均增速近30%。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纷纷布局智算中心建设。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已达到约30%。未来,智算占比将加速提升。
再次,存力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存力规模达到约1200EB,同比增长了20%。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5%。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存储,在新一代人工智能专业存储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重要进展。2023年5月,我国存储系统首次位列国际IO500榜单第一名,刷新历史记录。同时,各地推动建设运营数据可视可管可用的数据湖平台,形成存力中心发展创新模式。数据和存力设施的关系就像水和瓶子一样,随着水量的大规模增加,瓶子的容量也需随之提高。
二、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生产模式与流程,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组成部分。2023年,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
一是数字技术创新热度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我国基础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领域,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分别增长59.4%、39.3%和30.8%,科技创新动能强劲,加快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计算、先进存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加速迭代。《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我国先进计算、人工智能、5G/6G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断突破。我国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力量,源代码贡献量及开源开发者的总量和年新增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二。各地区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加速涌现与落地,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升级。
三、数据要素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我国正在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地开放、共享、交易,充分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带动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据开放共享有序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是加大数据要素供给的重要手段。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数十个省市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覆盖交通、气象、医疗等多个领域,数据开放规模以及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激发了公共数据创新应用活力。政企数据共享加速破局,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企业与政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提供不涉及用户隐私的经营、消费、治理等规律性数据,协助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
二是多层次数据交易体系加速构建。我国积极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评估登记、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资本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我国逐步统筹规范数据交易场所建设,促进场内数据交易的规模和比例提高。《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交易平台初步实现与省公共数据开发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同步公共数据目录400多个,数据项1万多个,孵化公共数据产品50余款。
三是数据要素赋能各行各业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加速推动“数据要素×”行动计划落地,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通过开展“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征集、“数据要素×”大赛等方式,发挥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促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可重点强化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算网协同、绿色节能。围绕一体化协同、能耗、能效等关键领域,积极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发展,优先建设智能算力、先进存储、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二、持续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应用促创新,加快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挖掘数字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生态体系,激发数字创新动能,推动数字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三、统筹建立合规高效、安全有序的数据要素价值化体系。从数据确权登记、数据合规性审核、数据供需方资质审查、数据产品挂牌、数据产品留存、数据产品交易等全流程出发,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探索研究数据定价规则,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畅流通的数据交易体系,实现数据流通安全高效,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作者介绍:
胡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兼任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9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后,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电信处工程师。1995年11月起,任电信规划研究院移 动通信研究处工程师,此后一直从事移 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历任电信规划研究院移 动通信研究处副处长、电信规划研究院移 动通信研究处处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第一事业部移 动通信研究处处长。胡坚波长期从事信息通信技术政策、行业规划、行业监管、信息化、通信业务和网络规划、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研究以及无线网规划优化软件研发等。主持负责了《我国TD-SCDMA规模试验网总体设计要求》《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框架研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等重点项目。对GSM、CDMA无线网规划方法有深入的研究,曾为多个移 动运营商提供业务、网络的咨询服务,拥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参与完成了多项与移 动通信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有四项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并多次以专家身份代表中国参加ITU-R WP8F(tg8/1)会议。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