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公众号
手机网站
热门关键词:
政府官员
经济学家
国学文化
企业家
企业培训
网站首页
名师推荐
党史党建
军事国防
国际关系
经济金融
经管智慧
科技前沿
历史文化
名家智库
高校教授
院士专家
政府专家
文化学者
商界精英
实战讲师
协会专家
大咖论道
大咖观点
大咖现场
培训动态
名家课程
师质优选
讲师课件
关于名家
名家业务
企业文化
资质荣誉
宣传视频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名师推荐
名家智库
大咖论道
培训动态
讲师课件
关于名家
联系我们
名师推荐
名家智库
大咖论道
培训动态
讲师课件
关于名家
联系我们
热门
黄奇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要抓好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
2024-01-19
请大咖,找名家!请大咖,找名家!
2023-12-01
大咖论道
大咖观点
大咖现场
文章
黄奇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要抓好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
企业要转型突破,得从组织架构调整开始!
金一南:从历史看什么样的领导值得追随?
祁述裕:文旅深度融合须抓好4个关键点
来源:
名家讲堂
日期:
2024-10-27
点击:
1154
属于:
大咖观点
作者:祁述裕
旅游彰显了文化的价值,赋予文化更大的动能。旅游在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理周城扎染企业家段树坤创办的璞真扎染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特别是它的体验馆,游客体验扎染制作的收入约占璞真扎染坊年收入的40%。
我们看一些图书馆,比如北京郊区怀柔小镇的篱苑书屋,现在被称为全球最美的19座图书馆之一。这座图书馆其实是因为当地的一项扶贫项目建成的,现在成了一个观赏之地,每到周六周日游人如织。旅游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观赏功能,也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
去年暑期我们对西江千户苗寨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它和十年前相比进步非常大,但现在也面临着很大问题,就是怎么避免商业化?这也是游客诟病很多的一点,如果我们深入到西江千户苗寨去看,它其实有很多公共服务设施,只是这些设施不为游客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我们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当地要提高旅游业质量,就要提质增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于旅游业,使公共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祁述裕认为关键在于抓住四个关键点:
一、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我个人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我认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应该从关注自然、历史,转向更多关注当下生活;应从关注有限的领域转向关注无限空间;从注重观光转向更加注重体验和分享;从关注物理空间转向关注多维空间,包括网络空间。最后,应从粗放发展转向到优质发展。
二、培育文旅新业态。
文旅融合,不仅仅要将京剧和旅游融合,也要将话剧和旅游融合,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将新业态和旅游融合。有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摩登天空——朝阳区的一家公司。我认为这家公司开辟了音乐节和旅游融合的很好案例,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音乐节承办公司,并形成了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产业链。他们的一些品牌产品,包括音乐节的场次安排,以及巡回演出的场次安排都非常经典。其中,草莓音乐节就非常值得研究,是文旅融合最鲜活的例子,从它的形象制作到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关注,是来自民间、立足于市场所开拓的、和各个领域相融合得非常好的一个范例。
三、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布局。
未来文旅融合一定要打破行政区划。比如现在提出来的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其实是包括旅游带的。比如文化部最早提出来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它本身就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带,包括长江经济带,同时应该也是长江旅游带。这些新的空间布局应该致力于打破传统的行政格局。
四、融合与组合相结合。
其实文旅融合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文旅的组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很多交叉点,但是文化产业不等于旅游产业,同样旅游产业也不等于文化产业。所以我认为既要做到文旅的融合,也要做到文旅的组合。
总之,旅游是很好的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再利用的抓手,现在大量公共文化设施是闲置的或者低效的,旅游为公共文化设施再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同时旅游产业也在促进着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连接、依托,完全能够使两者相得益彰。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南京秦淮老城南区,南京的著名景点区,以夫子庙和秦淮河闻名。在该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给当地注入人气,文化产业又提振了当地的旅游品质。
作者祁述裕简介:
祁述裕:文化产业发展专家,中央党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化管理学科带头人,文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中央国家机关特聘党的十九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宣讲人,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兼任:文旅部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文旅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数字文化制度研究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导、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执行编委、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教学。
上一文章:
辜胜阻:面对民企的6大不平等待遇,须抓紧落实3大措施
下一文章:
丁万明:曾国藩修身的“五字诀”能指引人生大方向
媒体导航网站
凤凰网
腾讯新闻
中国新闻网
搜狗
新浪
CMS系统
百度搜索
科研机构导航
国务院发展中心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CMSw
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
网站首页
名师推荐
名家智库
大咖论道
培训动态
讲师课件
关于名家
联系我们
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1951号
联系人:
阎老师
技术支持:
友点软件
名家讲堂 界定(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3033760号
友情链接
名家讲堂
本网站上图片、文字、字体等,若发现侵害了您的版权,请联系mingca2019@163.com,我们尽快处理!
公众号
手机网站
技术支持:
友点软件
名家讲堂 界定(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30337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