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中国道路的成功贵在党的全面领导
作者:韩庆祥,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一级教授
现在看来,中国道路为世界作出独特的“生存性贡献”“文化性贡献”“和平性贡献”等。正是由于这些贡献,中国道路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第一,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道路使中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是生存性贡献。
第二,中国道路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注重发展、和谐、治理相统一的中国道路,是促进中国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道路因具有哲学基础且又蕴含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因而是对确证道路多样性的一种文化性贡献。
第三,中国道路使世界力量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力量转移,进而重塑世界新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平衡。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对解构“国强必霸”的逻辑是一种和平性贡献。
那么,世界这么多国家、那么多社会发展方式、那么多国家治理模式,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模式及道路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特模式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中国道路贵在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就“领导主体”而言,主要是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就“领导客体”而言,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即全方位领导(覆盖各类组织主体)、全领域领导(覆盖各项事业)、全过程领导(覆盖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持续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同时,在党的建设上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
针对上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强烈问题意识,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
基于这种思想认识,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明确的政治要求。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
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目标方略。概括起来就是: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出台中央政治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问题,清除“两面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不仅如此,也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即:致力于把大党建设成强党;将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置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框架中加以理解把握;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定为“根本制度”;从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本质关系上,把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起来,把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统一起来,强调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突出自我革命;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系统阐述,从政治领导、政治能力、政治意识、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党“自身硬”给出系统阐释,即硬在政治、硬在信念、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硬在担当。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思想根基,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和实践力量。这一思想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统一起来,具有真理力量;这一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深得人民拥护,具有道义力量;这一思想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在世界上走在时代前列的最强大政党,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而有力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进程,具有实践力量。
作者介绍:
韩庆祥,男,河南人,198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一级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曾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198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兼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机构教授。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主持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首席专家。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主编的《哲学理论创新》丛书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著作《思想是时代的声音》获“首届萧前基金优秀著作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力本位》、《发展与代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基本思路的哲学梳理》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百篇论文,2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提出的能力本位论、社会层级结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形态理论、三种机制理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思路等,在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