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蕴岭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特聘人文一级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济南
|
详细介绍
张蕴岭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特聘人文一级教授,海南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曾任第十、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任,中韩友协副会长,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广西大学东盟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东盟与东亚研究院(ERIA)董事会董事(代表中国)等。
研究领域:
张蕴岭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欧洲一体化理论、亚太东盟等方面的研究。
个人履历:
1945年5月8日,张蕴岭出生。
1964年-1969年,入读于山东大学英语系。
1969年,分配至河北邢台参加劳动锻炼。
1978年-1981年,入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贸系,毕业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1983年,调任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
1985年,获评为副研究员。
1985年-1986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美国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做访问学者。
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1年-1992年,在欧洲大学任客座教授。
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
199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南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系主任。
199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高级客座教授。
2000年,在日本中央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特聘教授。
荣誉奖励:
1992年,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6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0年,《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2003年,《综合安全观及对中国安全的思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2005年,《亚洲现代化透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2007年,《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主要成果:
张蕴岭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欧洲一体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1994年,张蕴岭被转向研究亚太区域合作和推动中国参与APEC上,探求亚太区域合作的方式和中国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方略。提出了关于亚太区域合作要走“亚太方式”的观点。1997年,张蕴岭转向研究和推动东亚合作上。提出了东亚合作“多轮驱动”的理论,自贸区构建的“早期收获”方法,以及开放与改善综合发展环境相结合的建议等。在实践上,他先后代表中国参与“东亚展望小组”、中国—东盟自贸区专家组,主持东亚自贸区专家组等。提出了东亚合作以共同体作为精神引领,功能性合作为抓手、选择性制度化建设为方向的观点,东亚共同体建设要经济共同体先行的政策性建议,东亚合作要学习东盟经验等。
(1)科研课题:1995年—1996年中美日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8年—1999年亚洲现代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2001年—2002年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2005年—2006年世界贸易市场与中国的对外贸易;2013年—2014年关于东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院创新项目。
(2)学术论著:张蕴岭编著的主要专著有《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未来10-15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中国与世界:新变化、新认知与新定位》《构建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寻求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等。
(3)平台建设:1994年,张蕴岭推动创建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研究中心;199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政策研究中心;2019年4月,在上海组织建立了上海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主讲课程:
《了解东北亚》
《如何认识百年大变局》
《周边关系:重建与重构》
《“一带一路”与发展新理念》
《东南亚区域合作的创新探索》
《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
《对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的思考》
《对外开放: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
《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报告》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