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时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时勘:男,1949年生,湖北枝江人, 中国院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原副院长。兼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理事和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EAP)协会(Asian EAP Association)主席等。时勘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培养的第一位心理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对策”、“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民心理行为研究”、“高技术企业人员自愿离职行为的预测模型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成果评价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国家教育部“智力优异学生培养模式”、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和北京市“高层管理者结构化面试评价系统”、国家921工程“航天员心理选拔和训练模式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时勘博士提出的“智能模拟培训法”被APEC亚太经合组织推荐为“亚洲地区样板培训模式”,所研制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和职业心理测试系统在各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国家省部委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9 项(其中一等奖2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40 余篇、其中SSCI、EI 文章69 篇,SSCI 被引用率1019 次;发表CSCD 核心期刊论文343 篇,被引用22056 次,发表专术专著40 余部。
科研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核心胜任特征的成长评估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9FGLA002)主持(2019.11-2021.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155)主持(2014.1-2018.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文化对企业并购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71272156)主持(2013.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集成项目《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集成方法》(项目批准号:91324004)主持(2014.1-2014.12);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组织变革培训模式和管理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 10AGL003),主持(2011.1-2013.12);
国家公务员局项目《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主持(2011.7-2012.12);
国家973重大项目《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子项目《集群行为感知与管理的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0CB731406),核心成员(2010.1- 20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培育项目《救援人员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研究》(项目编号:90924007),主持(2010.1-2014.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业并购中组织文化的评估及干预模式》(项目批准号:2009JJD630006),主持(2010.1-2012.12);
中国科学院学部重点项目《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研究》,主持(2010.1-2015.12);
重点基金 (70632003),中国本土品牌成长与创新研究,课题组参与,2007.1-2010.12;
青年基金(70601030), 领导行为复杂性的测量、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罗正学),博士后,2007.1-2007.12;
科技部863重点项目(2006AA02Z426),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与预测系统的建立,子课题负责,2006.12–2008.12;
科技部863重点项目(2006AA02Z431), 心身源亚健康状态的综合干预方法研究,子课题负责,2006.12–2008.12;
面上基金(70571080),失业人员压力-应对机制及干预模式(张淑华),博士后,2006.1-2008.12;
面上基金(70573108),公共危机事件中民众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模型及管理对策,主持,2006.1 -2008.12;
青年基金(70402014),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管理与平衡,2005.1-2007.12;
面上基金(70471060),变革型领导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主持,2005.1-2007.12;
应急基金(70340002),“非典”时期我国民众社会心理特征及预警研究,主持,2003.5-2004.3;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004DGS3B039),组织系统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及其在培训中的应用,主持,2004.10 - 2007.12;
面上基金(70271061),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及影响因素,主持,2003.1-2003.12;
青年基金(70101009),高技术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杨化冬),课题组项目,2002.1-2004.12;
应急基金(70041037),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民心理行为研究,主持,2001.2-2001.12;
面上基金(70072031),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主持,2001.1-2003.12;
重点基金(79930300),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及管理对策,,子课题主持,2000.1-2002.12;
应急基金(79841005),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员工的心态变化及对策研究,主持,1998.3-1998.11;
面上基金(79670093),企业员工再培训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主持,1997.1-1999.12。
论文代表:
查明疫情导致的民众恐慌心理的深层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元宵节前后疫区的麻木、焦虑情绪,《心理学报》2020年第6期;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民众心理状态及疏导方法研究,《医学与社会》2020年第4期;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风险信息对民众风险认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管理评论》2020年第3期;
企业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的结构维度与量表开发研究,《四川轻化工学报》2020年第2期;
非常规突发事件关联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整合驱动路径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42期;
组织创新重视感与员工创新: 员工创新期待与创新人格的作用,《管理评论》2019年第12期;
工作-家庭冲突和反刍思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大学生性别角色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社会能力的中介作用,《潍坊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网络时代公共卫生疾控问题的管理实践探索,《医院与医学》2019年第3期;
影响网络集体行为意向的情绪感染路径研究——基于情绪-信息的理论视角,《情报杂志》2018年第11期;
本群体与跨群体友谊对流动儿童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社会科学前沿》2018年第10期;
基于自我期待和自我实现视角的创新工作要求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管理评论》2018年第7期;
社会排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作用,《管理评论》2018年第5期;
组织中人力资本多层级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第5期;
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的3A模型及其启示,《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时间压力何时增加工作专注?--工作特征的调节作用,《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4期;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梳理与未来走向,《心理科学进展》 2018年第4期;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区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04月02日第6版.
伦理型领导对基层公务员建言与沉默行为的影响机制—资源保存和社会交换视角下的中介调节模型,《软科学》2018年第1期;
好人更值得怜悯?道德评价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年第1期;
P-O 匹配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性的影响:P-G 匹配的中介效应,《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第12期;
基于整合视角的员工建言行为研究评述,《管理评论》2017年第9期;
管理熵理论应用于HT信托公司员工激励的实证分析,《管理评论》2017年第8期;
疼痛共情具有“偏好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06月18日第6版;
信息发送者与目标受众的信息传播意向研究—基于社会存在的视角,《情报科学》2017年第6期;
基于安全心智培训的抗逆力干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第6期;
内隐领导原型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领导信任的中介效应和上下级沟通频率的调节效应,《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中国丧亲个体社会支持体验的质性研究[,《心理科学》2017年第4期;
结果与过程: 时间折扣模型与随机动态模型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青年教师工作负荷对心理疏离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第3期;
铁路行业基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人力资源研究》2017年第2期;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 从民众心理认知看古今中西之争,《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
水域安全技能对青少年水域高危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临终关怀的整合模型:精神、心理与生理的关怀,《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期;
老年人社交网络对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健康型社区建设的探索,《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组织公正、相对剥夺感与知识共享: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4期;
医务人员健康坚韧性及其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16年第10期;
工作要求对研发人员工作绩效的影响与工作投入的作用,《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第8期;
领导创新期待对员工根本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过程投入的视角,《南开管理评论》2016年第6期;
社会支持助人从哀伤中恢复,《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09月19日;
重庆渝中,科学评估助推廉洁文化建设,《人民论坛》2016年03月01日第1版;
健康型组织的概念、结构及其研究进展,《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城市廉洁文化建设有效性评估:基于诚信领导的探索,《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2期;
科技创新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医生心理援助计划的初步构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2期;
医护人员抗逆力结构研究与测评量表编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第2期;
青少年跨群体友谊与群际态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第2期;
工作压力研究的三种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02月16日;
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的研究构思,《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
抗逆力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
危机干预视角下的PTSD治疗方法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
安全心智培训的系统集成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1期;
健康型组织的评价模型构建及研究展望,《科研管理》2016年第S1期;
幸福企业离我们还有多远,《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第Z1期。
著作代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中国梦的系列探索》,作者:时勘、胡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05月出版;
《工作幸福感的结构、测量及作用机制》,作者:刘加艳、时勘、郭慧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年03月出版;
《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及规律研究》,作者:时勘,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06月出版;
《社会排斥与融合模式研究》,作者:时勘,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05月出版;
《健康型城区的管理模式研究》,作者:时勘,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05月出版;
《青年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开发》,时勘、张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01月出版;
《组织文化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机制研究》,作者:时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01月出版;
《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时勘、曲如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01月出版;
《救援人员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作者:时勘,科学出版社2017年02月出版;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时勘、时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01月出版。
讲座主题:
《团队建设和跨文化冲突管理》
《领导者的选拔和管理技能培训》
《组织发展战略》
《组织变革管理》
《科技创新管理》
《360度反馈评价》
《职业生涯管理》
《职位分析》
《薪酬设计》
《绩效管理》
《时间管理》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