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施鹏鹏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施鹏鹏
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施鹏鹏:男,1980年6月生,福建晋江人,中、法法学双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第三方评估专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国际证据科学协会理事,董必武法学会理事,《证据科学》杂志编辑。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厅副厅长(挂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访修学者(2017年)。2001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毕业;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硕士毕业;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博士毕业(2007年7月12日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私法·刑事科学”博士毕业(2008年11月8日获得博士学位)。学术专长为纪检监察学、司法制度、刑事诉讼法、证据法、监察法和比较法。主持及主研多个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发表论文和译文近百篇;在海内外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主编首批纪检监察学科马工程教材《纪检监察审查调查》。作为特聘专家为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党校提供智力加持。
荣誉奖励:
2013年获重庆市第二届“巴渝学者”;
2012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科研成果先进个人;
2012年获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
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9年获中国法学会信息部“百名法学新秀”;
2008年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
2011年获BTV“80后完美工作派”;
2011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学效果先进个人;
2007年获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04年获法国政府最高奖学金“艾菲尔奖学金”。
科研课题:
中国法学会,《域外司法人员薪酬制度比较研究》(CLS(2015)WT01),主持;
中国法学会,《外国境外追赃程序比较研究》(CLS(2015)WT02-1),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检察官任命模式和惩戒制度研究》(CLS(2015)WT04),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巡回法院及跨行政区域的法院设置研究》,(CLS(2015)WT09),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法院案件管辖和受理制度比较研究》,(CLS(2015)WT11),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羁押制度研究》,(CLS(2015)WT10),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法院行政事务管理权比较研究》,(CLS(2015)WT12),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民事裁判执行体制和制度研究》,(CLS(2016)WT02),主持;
中国法学会,《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第三方评估》,(CLS(2016)ZDWT01),主持;
中国法学会,《域外认罪认罚立法与实践比较研究》,(CLS(2015)WT13),主持;
晋江市委党校,《晋江法治政府建设规划》,主持;
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法官员额及法院人员分类制度》,主持;
“中欧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欧盟法翻译、研究与培训行动”(项目号:PMO/DF/02/006)(主研);
法国教育部博士后项目“欧盟金融市场”(主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级“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项目号:05&ZD029)(主研);
2006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原理”(项目号:GJ2006A01)(主研);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福特资金横向项目“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主研);
中国百名司法官培训项目(主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研究项目《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治”原则的建构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项目号:08JJDGJW254)(主研);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7年重大课题《检察学的理论体系》(项目号:GJ2007A01)(主研);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研究》(主持),项目号:CLS-C0929;
国家社科资金重点项目《现代英汉法律大辞典》(主研),项目号:11AYY003 ;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项目:《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程序正义》(项目号:2011-XZZD03)(主持);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卢祖新所主持的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重大课题“刑事特别程序研究”(主研)。
论文代表:
反制“长臂管辖”的模式选择及检察参与,《检察日报》2024年08月14日;
为纪检监察权构筑“制度的笼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31日;
论检察机关“仅为被告人利益之抗诉”及其效力——兼与刘计划教授商榷,《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3期;
刑事证明责任理论体系之检讨与重塑,《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6期;
以检察权社会回应功能促进溯源治理,《检察日报》2022年04月22日;
立足“类”法源定位 全面彰显指导性案例功能价值,《检察日报》2021年10月14日;
“新职权主义”与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基本路径,《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2期;
缺席审判程序的进步与局限——以境外追逃追赃为视角,《法学杂志》2019年第6期;
迈向刑事诉讼的宪法化 ——意大利的"奥兰多"改革及其评价,《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认罪认罚从宽的法理逻辑及制度构建,《人民检察》2017年第10期;
法定证据制度辨误——兼及刑事证明力规则的乌托邦,《政法论坛》2016年第6期;
诱惑侦查及其合法性认定,《比较法研究》2016年第5期;
我国司法腐败的现状与遏制——以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调查为分析样本,《证据科学》2016年第1期;
论司法质量的优化与评估——兼论中国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1期;
为职权主义辩护,《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
刑事诉讼中的“软法”现象及解读,《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4期;
基本权利谱系与法国刑事诉讼的新发展,《暨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论侦查程序中的媒体自由,《东南学术》2013年第1期;
不日而亡?——以法国预审法官的权力变迁为线索,《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7期;
法国未成年人刑事程序法述评:制度与演进,《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2期;
正当程序视野下的反有组织犯罪:法国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
走向刑事宪法?——以宪政框架下的法国刑事诉讼改革为背景,《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控权模式下的真相发现:法国拘留制度述评,《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6期;
法国检察监督制度研究——兼与中国的比较,《暨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自由原则及其限制,《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法国律师制度研究,《当代法学》2010年第4期;
法国刑事程序无效理论研究——兼谈中国如何建立“刚性”程序,《中国法学》2010年第3期;
法国审前程序的改革及评价——以2007年3月5日的<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为中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7期;
法国庭前认罪答辩程序研究及其借鉴意义,《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
法国行政诉讼纲要:历史.构造.特色与挑战,《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法国著作权法的最新重大改革及评论,《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2期;
法国检察官职权研究,《人民检察》2007年第17期;
消除误解与跨越对立——陪审制与参审制的比较研究,《学海》2007年第5期;
法、意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兼论美国经验在欧陆的推行与阻碍,《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5期;
法国刑事和解制度研究——兼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
著作代表:
《西班牙刑事诉讼与证据制度专论》,作者: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04月出版;
《纪检监察核心词条释义》,作者:马怀德、施鹏鹏,法律出版社2022年03月出版;
《现代刑事诉讼模式:对话与冲突》,作者: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03月出版;
《证据法》,作者: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09月出版;
《十字架上的正义》,作者:施鹏鹏,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04月出版;
《法律改革,走向新的程序平衡》,作者: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08月出版;
《陪审制研究》,作者:施鹏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07月出版。
主讲课程:
《监察取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民营企业家的刑事风险防范》
《刑事诉讼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历程及后续发展》
《"新职权主义"与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基本路径》
《“精准校偏”推进司法责任改革全面准确落实》
《刑事裁判中的自由心证——论中国刑事证明体系的变革》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