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静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叶静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叶静怡: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原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曾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和“我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经济地位”,科技部专项课题“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比研究”“中美创新调查、评价指标与政策比较”“创新研究前沿与国内应用评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调查研究”和“OECD奥斯陆手册中译本”等。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编著教材《发展经济学》,合作翻译《经济学家之经济学家》。曾获: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二十年卓越贡献奖,2018年度中国工商银行经济学优秀教学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科研项目:
2019-2020,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委托项目:“OECD奥斯陆手册中译本”,主持人;
2017-2018,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委托专项课题:“创新理论演进背景与理论前沿研究”,主持人;
2017-2018,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委托专项课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调查研究”,主持人;
2014-2015,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委托专项课题,“创新研究前沿与国内应用评述”,主持人;
2013-2014,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专项课题:“中美创新调查、评价指标与政策比较”,主持人;
2012-201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主持人;
2012-2013,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委托专项课题:“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比研究”,主持人;
2009-2012,教育部项目:“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经济地位”,主持人;
2005-2008,美国国家基金项目:“Informal Insurance and the Extent of Market”,子课题主持人;
2002-2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主持人;
1998-2003,国家教育部研究项目:“经济学类专业案例教学及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子课题主持人;
1998-2003,国家教育部研究项目:“重点院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层次性问题研究与实践”,子课题主持人;
2008-2012,教育部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子课题主持人;
1999-2000,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90年代共同农业政策改革研究”,主持人;
1996-2000,亚太经合组织项目:“贸易与投资保险”,中方首席专家。
论文代表:
社会网络与高校技术成果转移,《世界经济》2020年第9期;
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作用: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经济研究》2019年第6期;
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作用: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经济研究》2019年第6期;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与创新特征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6期;
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如何形成?——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世界经济》2019年第2期;
经济转型视角下我国收入差距动态变化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村庄管理模型、宗族与选举问责,《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9期;
征地、经济利益与村民自治参与——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东南学术》2018年第3期;
中国新活动空间分布及创新增长收敛性分析,《郑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基于黑龙江A镇样本的研究,《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
集体资源、宗族分化与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第3期;
农民进城务工与子女教育期望-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17年第1期;
专利公开、技术溢出与专利私人价值,《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
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5期;
知识溢出、距离与创新——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16年第3期;
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收入与超时劳动,《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2期;
选举质量和村干部监督制度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最低工资标准及其执行差异:违规率与违规深度,《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8期;
户籍制度、工作流动性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基于2008年CHIP数据的研究,《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5期;
国有企业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外部性的分析视角,《产业经济研究》 2015年第4期;
工资制度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反腐败改革,《广东商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基于专利的视角,《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1期;
农民工收入和满意感:2008年以来的变化,《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9期;
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南方经济》2014年第7期;
投入、隐性因素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大学专利出售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14年第5期;
社会资本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资源测量与因果识别,《经济学(季刊)》 2014年第3期;
进城务工人员福利水平的一个评价——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
市场、社会行动与最低工资制度,《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传导机制及其检验,《世界经济》2013年第12期;
进城务工人员相对收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6期;
流动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测量及其分布特征——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农民工的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财经研究》2013年第1期;
专利申请提前公开制度与技术知识传播—基于中国1993-2007发明专利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2012年第8期;
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6期;
国产化率保护研究文献述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社会网络层次与农民工工资水平——基于身份定位模型的分析,《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
人力资本、非农产业与农民工返乡意愿——基于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研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扩散和社会福利效应,《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欠发达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福利效果分析——来自云南省彝良县的调查数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著作代表:
《创新经济学理论、实证与创新调查》,作者: 叶静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发展经济学》,叶静怡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01月出版。
主讲课程: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