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保群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研究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范保群
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研究员
个人履历:
范保群:男,1972年2月出生,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研究员、智库中心常务副主任。1999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兴通讯(ZTE)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历任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2003年6月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历任副处长(2004.8)、副研究员(2007.4)、处长(2012.9)、研究员(2013.9)。2016年10月加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事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与政策研究工作。曾任“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发起人和执行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党支部组织委员。个人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与改革政策、企业创新等。参加了多项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政策研究课题,撰写的政策研究报告,多次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有的成果写入中央文件,有的建议转变为具体政策与规章。《商业经济与管理》《科研管理》《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人民日报》等期刊上发表文章超过50多篇,出版《二十弱冠:范保群集》等著作。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党务工作者。还担任凯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非独立董事。
研究报告: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意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内部报告》2017年6月30日(获批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优先考虑对创新型国企实施债转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高端智库报告,2016年9月28日(获批示);
客观看待企业分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5年7月14日第81号(总第2474号);
化解平板玻璃产能过剩重在建立长效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2月28日第29号(总第4528号)(获批示);
化解产能过剩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四个一批’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4年1月23日第6号(总第2203号)(获批示);
当前企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看法的问卷调查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3年7月4日第118号(总第2028号);
我国企业对当前经营环境、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2年12月4日第180号(总第1966号);
高度重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57号(总第1944号),2012年10月22日;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情况及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2年10月15日第151号(总第1937号)(获批示);
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2年8月15日第146号(总第4148号);
要防范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长期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2年7月10日第81号(总第1867号);
当前企业效益下滑不是短期和偶然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2年4月25日(第37号(总1823号)(获批示);
当前石化、钢铁行业企业经营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12年5月10日第46号(总1832号)(获批示);
印尼、印度微型金融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6月26日第96号(总第3208号);
微型金融大有可为----印尼、印度微型金融考察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2008年4月4日第19号(总第1297号)(获采纳);
开放式创新趋势下美国高技术公司创新管理新动向与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10月31日第235号(总2750号);
在战略高科技产业建议加快建立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10月30日第234号(总2749号);
东亚地区IT终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启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5年12月17日第215号(总第2485号)。
论文代表:
健全长效机制,建设质量强国,《国是咨询》2017年第9期;
双边制度安排与外资企业绩效研”,《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5期;
我国有能力解决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问题,《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5日第11版;
多策并举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研究》2014年第6期;
中国世界级企业的结构失衡问题研究,《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3期;
战略管理新趋势: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3期;
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方式及其启示,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新产品开发中的动态平台战略, 《科研管理》2004年第6期;
试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结构变革标准,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6期;
R&D经费来源结构转变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转变模式选择,《研究发展管理》1999年第2期;
科研机构一体化进入企业的两种模式, 《中国科技论坛》1998年第8期;
美国研究发展经费结构的演变及其启示,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第2期;
基础研究投入的速度、规模与模式的国际比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年第10期;
我国研究与发展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第5期;
研究所企业一体化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第1期;
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9期;
供需合作与技术转移过程, 《科研管理》1996年第4期。
著作代表:
《二十弱冠:范保群集》,作者:范保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08月出版。
主讲课程: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政策与组织发展的观察》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成功的条件与机制探讨》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