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潇枫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余潇枫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余潇枫:男,1957年7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持课题项目有:国际组织研究、安全哲学研究、非传统安全理论研究、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国非传统安全应对能力建设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国家治理》《人民日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文章90多篇;出版《哲学人格》《人格之境:类伦理学引论》《比较行政体制》《国际关系伦理学》《非传统安全概论》《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等著作十多部。
论文代表:
跨越边界:人类安全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图景——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解析,《国家治理》2022年第11期;
核正义理论与“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4期;
安全镶嵌:构建中国周边信任的新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选择性”再建构:安全化理论的新拓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9期;
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治理新范式,《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共享安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中国视域,《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1期;
安全治理:从消极安全到积极安全——“枫桥经验”五十周年之际的反思,《探索与争鸣》 2013年第6期;
中国社会安全理想的三重解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5期;
从“治安”到“平安”:“枫桥经验”再认识,《公安学刊》2013年第3期;
“平安中国”:价值转换与体系建构——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
“现代民防”:安全治理新建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国际安全研究是一门“学科”吗?《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
突厥变迁史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期;
水资源利用与中国新疆地区的粮食安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边安学”刍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非传统安全:中国的认知与应对(1978~2008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1期
“全球绿色治理”是否可能?——绿色正义与生态安全困境的超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和合主义”:中国外交的伦理价值取向,《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3期;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边界”、“语境”与“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1期;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跨国企业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策略,《求索》2006年第3期;
21世纪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社会科学战线》(合著1/2)2005年第5期;
安全哲学新理念:“优态共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伦理视域中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
论国际道德的历史跃迁,《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4期
国际组织的伦理透视,《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2期
社区主义: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论国家主权的当代发展与理性选择,《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国际一体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新理解,《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4期;
国际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与困惑,《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
论国际政治学的“全球视野”,《浙江学刊》1999年第4期;
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思想文化样式的跃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知识分子: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开创者,《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2期;
人格与人的“价值生命”,《求是学刊》1999年第1期;
“价值时空”与人格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知识经济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论公民人格,《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人格: 价值的“担负者”——论舍勒的“人格—价值”学说,《长白学刊》1997年第4期;
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现代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哲学面向“人格世界”的意义与使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人格跨世纪与发展中国“本土化”人格理论的思考,《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年第3期;
自我与人格,《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著作代表:
《非传统安全概论(第二版)》,作者余潇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边疆安全学引论》,作者余潇枫、徐黎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08月出版;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作者余潇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05月出版;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管理科学化》,作者:侯若石、余潇枫,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作者余潇枫,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07月出版;
《人格之境》,余潇枫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07月出版;
《比较行政体制》,作者余潇枫,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出版;
《哲学人格》,作者余潇枫,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04月出版。
主讲课程:
《理念变革与创新管理》
《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
《领袖人格与政治情商》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