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柏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孙柏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孙柏瑛:女,1963年11月生,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县级政府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机构编制改革研究会理事。1981年至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学士;1985年至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硕士;2000年至2003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1988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学院纪检委书记。研究领域及专长为公共行政理论、地方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公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思考与建议”,并参与“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中国政府形象战略”等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治理:构建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平台》《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社区民主参与:任重道远》《公共行政新思维》等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等著作多部。
论文代表:
民意发包:驱动政府工作的新方式——以S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3年第4期;
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4期;
新时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价值基石与制度能力,《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
新时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实践逻辑,《行政论坛》202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全文转载);
城市基层政府治理转型中的机构改革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8年第5期;
大城市的现代治理之路与治理政策走向——基于北京市“折子工程”的文本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4期;
中国语境下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行政论坛》2018年第3期;
突破"碎片化":构建"回应性"城市政府协同治理框架——基于杭州上城区"平安365"的案例分析,《地方治理研究》2018年第1期;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4期;
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铺就公职精英职业发展的组织正义之路,《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0期;
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权力监督制约的新探索,《行政科学论坛》2014年第6期;
大都市城郊地区黑车治理的路径选择——基于京沪典型案例的比对调查分析,《新视野》2014年第1期;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观念误区,《党政干部参考》2013年第7期;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基础,《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3年第3期;
社会管理与政府能力建构,《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的适应性变革,《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3期全文转载);
强镇扩权中的两个问题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2期;
反思公共行政的行动逻辑:理性建构与社会建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语境、分歧与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著作代表: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转型》,孙柏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五版)》(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精品教材》,孙柏瑛、祁凡骅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作者:克林纳、纳尔班迪,译者: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作者孙柏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主讲课程:
《创造高绩效的公共组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我国当前社会治理基本问题及其回应》
《中国城市基层治理转型叙事:场景、演化与理论关怀》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