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成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副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曾成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副教授
个人履历:
曾成桦:台湾省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主修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辅修历史。研究企业可持续成长战略创新创业家精神,国际化,社会责任。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变革管理、决策管理、高管教练。曾博士在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的指导下,论文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战略进行个案研究。参加过哈佛商学院与INSEAD的高级师资培养项目,他在复旦管理学院的MBA(MIT以及S3 Asia项目)以及EMBA(华盛顿大学奥林项目)英文教授战略管理相关课程。他同时担任麻省理工-复旦ChinaLab咨询项目指导老师以及哈佛-复旦高阶管理课程 “专业服务公司发展战略”授课老师。他的研究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资助,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SSCI以及EI期刊。曾成桦博士担任2008年美国管理年会(AOM)分会场的主席,2009年《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编辑年会的panelist,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研华科技 CEO 读书会案例讨论主持人,以及《第一财经周刊》首届(2010)中国创新设计价值奖评审委员。他正与哈佛以及台湾大学教授合作,积极开发中国企业案例。加入复旦前,他任职于中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北京),担任战略组组长。曾成桦博士是国内少数案例教学以及案例研究都获得认可的海归战略管理学者。 他对于MBA教学有独特的心得以及体会—透过深厚渊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人性洞察以及用心的教学准备,他善于在教室里营造学习气氛,引导专业的案例讨论,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曾成桦教授的中英文课程深受国内外MBA,公司中高管,以及企业家的欢迎,上课地点除包含国内一二线城市,还远至新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以及新加坡,他的教学案例发表在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案例研究学术论文获选为国际期刊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8年优秀论文之一。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咨询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客户的垂直约束行为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课题参加人员,2010.01-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申请青年项目:大股东治理战略研究:基于大股东制衡和外部监管的实证与实验,课题参加人员,2009.0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政府、市场以及社会部门对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成长的影响,项目负责人,2009.01-2011.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本土企业的成长战略:以通讯产业为例,项目负责人,2008.11-2011.12;
复旦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以通讯产业为例,项目负责人,2008.09-2010.09。
论文代表:
How employees respond to client feedback on their creative work: a microfoundations approach to absorptive capacity.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22.1155–1184.
Politics, rumors and identity: how does a domestic firm challenge an MNE in the non-market environment amidst home–host political hostility?.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31(1).64-90.
Execu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spillover utilization by a domestic firm in China's hotel industry.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409–434.
How domestic firms absorb spillovers: A routine-based model of absorptive capacity view.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14(3).543-576.
How foreign knowledge spillovers by returnee managers occur at domestic firms: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7(3).625-641.
An evolutionary-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growth of an indigenous technology firms: The case of Lenovo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ociety 33(3-4).212-222.
Managing Innov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reater China: The Origins of Hsinchu and Zhongguancun. Technology in Society 32(2).110-121.
Developing High-technology Latecomer Firms to Compete Internationally: A Three-sector Growth Mode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Vol.14(2).190-206.
Emmanuel Raufflet, Pamela Sloan, Chahrazed Abdallah, Rick Bercuvitz, C. H. Tzeng. 2005. The Invisible World of Association. Leader to Leader .37-45.
Understan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Interplay among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the Social Sector. Business and Economic History Vol.3.1-25.
主讲课程:
《摆脱低价内卷: 如何有效制定差异化战略》
《乔布斯制定苹果创新战略的底层逻辑》
《如何打造高效的战略执行力》
《战略管理》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