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龚健雅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
个人履历:
龚健雅:男,1957年出生,江西樟树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秘书长,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学会会长。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1982年从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经学校选派到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系进修深造;1988年,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师从王之卓、李德仁,经由李德仁推荐作为该校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远赴北欧的丹麦技术大学求学;1992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007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担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从事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模型与方法,成为当前主流技术,本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络三维信息共享集成平台GeoGlobe,成为我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主持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并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主持设计论证了我国第一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并主持研发了遥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使该卫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项目立项。龚健雅教授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Dolezal成就奖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论著他引共20000多次。指导硕士研究生120多名,博士研究生70多名,其中合作指导的两名博士研究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测绘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人事部一等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
论文代表:
Efficient and scalable DBSCAN framework for clustering continuous trajectories in road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0.1080/13658816.2023.2217443;
Refined InSAR trop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for wide-area landslide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An Interdisciplinary》10.1016/j.rse.2022.113013;
SNR Improvement for Maneuvering Ship Using Weak Ech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eidou GEO Satellite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10.1109/JSTARS.2022.3142768;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satellite SAR interferometry to landslide hazards detection in hilly areas: a case study of Shuicheng, Guizhou in Southwest China,《Landslides》10.1007/s10346-021-01648-y;
Deformation Estimation Using Beidou GEO-Satellite-Based Reflectometry,《Remote Sensing》10.3390/rs13163285;
Advances in urba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from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10.1007/s11430-019-9547-x;
A spatiotemporal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prediction using time-series satellite data,《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10.1016/j.envsoft.2019.104502;
Angular difference feature extraction for urban scene classification using ZY-3 multi-angle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10.1016/j.isprsjprs.2017.11.017;
Precise Sensor Orien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With the Strip Constrai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10.1109/TGRS.2017.2705242;
Multi-scale regionalization based mining of spatio-temporal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between anomalous sea and land climate events,《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10.1007/s11771-017-3655-x;
An Extension Mechanism to Verify, Constrain and Enhance Geoprocessing Workflows Invocation,《Transactions in GIS》10.1111/tgis.12152;
SCRMS: An RFID and Sensor Web-Enabled Smart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System,《Sensors》10.3390/s17010060;
Spaceborne Earth-Observing Optical Sensor Static Capability Index for Clust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10.1109/TGRS.2015.2424298;
GeoComputation for Geospatial Big Data,《Transactions in Gis》10.1111/tgis.12131。
著作代表:
《测绘学概论》宁津生主编,龚健雅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09月出版;
《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理论与方法》,王艳东、龚健雅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06月出版;
《空间信息共享技术与标准》,龚健雅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进展》,龚健雅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龚健雅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02月出版;
《当代GIS的若干理论与技术》,龚健雅主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整体SIS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方法》,龚健雅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