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君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姚君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姚君喜:男,1968年生,复旦大学美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系主任,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视觉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孔子学院”顾问专家。兰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兰州大学新闻系传播学硕士、复旦大学中文系美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传播思想史与传播理论、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批评、视觉文化与实验美学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主持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旅部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他者的镜像:外籍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天雨粟:汉语传播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西方传播思想史》《社会转型传播学》《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审美与艺术研究》等专著10余部,在《当代传播》《现代传播》《文艺研究》《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论文代表:
外籍留学生汉语学习、媒介使用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媒介使用对外籍留学生中国文化符号认同的影响,《当代传播》2021年第6期;
主流媒体"申遗"媒介话语建构与文化变迁——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为例(2004—2018),《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0年第1期;
网络文学价值导向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版广角》2018年第21期;
他们眼中的中国艺术——外籍留学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工业4.0时代智能化出版发展路径,《出版科学》2017年第5期;
"空巢老人"的媒介话语建构与社会成因分析,《新闻界》2016年第9期;
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特征与过程,《现代传播》2016年第3期;
信息多元化背景下的新闻专业主义,《今传媒》2015年第10期;
新媒体产品创新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当代传播》2015年5期;
母鸡的长相是否重要——艺术家不良品行信息传播对作品评价的影响,《文艺研究》2013年第9期;
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以外籍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5期;
媒介批评:究竟批评什么——"媒介批评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政府议程、媒介议程与国家形象——2010年全国人大会议总理记者会的解读和分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3期;
敦煌图案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第11期;
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当代传播》2009年第6期;
传播与意义的建构——关于"传播"定义的再思考,《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
新闻媒介与社会话语生产,《当代传播》2008年第2期;
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中国当代社会的传播结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著作代表:
《西方传播思想史》,作者姚君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01月出版;
《他者的镜像:外籍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作者姚君喜,商务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作者姚君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04月出版;
《中国发展传播学》,姚君喜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08月出版;
《社会转型传播学》,姚君喜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09月出版;
《甘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姚君喜著,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年05月出版;
《审美与艺术研究》,姚君喜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05月出版;
《西方崇高美学》,姚君喜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主讲课程:
《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路径与内容》
《新媒体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更新》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