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晓菊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赵晓菊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赵晓菊:上海财大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SIBFI第一任院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荣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球金融科技学院董事,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专家,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世行成员IFC、亚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中方专家。1983年获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2009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互联网金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管理、银行战略管理、财富管理、小企业融资、低碳金融等。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三十多项。多项决策咨询成果和决策咨询建议被国家和上海市政府部门采纳和批示。多次参加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的“金融可持续发展”项目, 德国开发银行(KFW)“小企业”(SME)融资与风险管理项目,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金融领域环保与社会保障及其风险管理”等多个国际项目。著有《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等著作;在《国际金融研究》《学术月刊》《财经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荣获中国首届“信用建设突出贡献奖”个人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育成果三等奖。
科研项目: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自由贸易港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难点研究》2018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2017年;
上海市发改委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与创新评估》2016年;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课题《“十三五”期间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联动发展与功能提升研究》2016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金融支持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研究》2016年;
上海市金融工委课题《“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才发展研究》2015年;
上海市金融工委课题《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评估》2015年;
上海市金融工委课题《上海“十三五”金融人才发展规划研究》2015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其他部门课题 《基于大数据的民生价格异动案件的识别研究》2015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协同问题研究》2015年;
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 <上财金融-摩根华鑫协同创新金融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2015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其他部门课题《基于大数据的民生价格异动(反垄断案件)的监控体系》 2015年;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2014年上海“金融市场改革与公司金融”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4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其他部门课题 《上海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社会建设》2014年;
上海市委、市政府其他部门课题 《“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才发展研究》2014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研究》 2013年;
国家开发银行委托项目 《债信模式研究》2013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钢铁现代服务产业联盟协同机制及融资服务研究》2012年;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专业硕士友邦实践基地》 2013年;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上财金融-摩根华鑫协同创新金融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2012年;
上海市教委课题 《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财金融实验班的创立及发展》2011年;
上海市金融工委课题 《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金融人才发展规划——金融人才教育培养对策专项研究》2010年;
上海财经大学重点课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2010年;
上海市教育基金会课题 《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发展与再造》2006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展网络银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研究》2006年;
上海财大信用中心课题《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评述、及其借鉴与应用》2005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研究》2005年;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我国信用体系构建》2004年;
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C方案之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2003年;
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 《上海人才白皮书》-“上海信用人才需求与对策”,“上海金融人才需求与对策”两个子报告;2003年;
外资保险公司委托项目《银行保险合作上海市场调查分析》2002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 《中国商业银行在进入WTO以后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2000年;
上海市政府重点课题《中国加入WTO,中资银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2000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科技兴贸的内涵与关键技术研究》1994年。
论文代表:
金融支持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科学发展》2017年第12期;
CEO权力会影响垂直薪酬差异筛选效应吗?《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11期;
外部薪酬差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上海金融》2017年第5期;
薪酬差异的筛选效应研究,《上海金融》2016年第6期;
薪酬差异、高管主动离职率与公司绩效,《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4期;
超额外汇储备的多目标优化及投资组合研究,《财经研究》2015年第1期;
自贸区金融开放下的资金流动风险及防范,《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7期;
自贸区金融开放与改革的理论构思——基于要素流动速度不对称视角,《学术月刊》2014年第1期;
自贸区新概念带给银行业新机遇新挑战,《中国银行业》2013年第12期;
金改应为自贸区打前站,《中国报道》2013年第10期;
中国、德国和美国商业银行效率差异及其比较优势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9期;
经济增长模式、银行类型与盈利优势,《财经研究》2012年第7期;
银行利润最大化、效率与ROA,《金融论坛》2012年第3期;
“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会提高期望收益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经研究》2011年第4期;
上海重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与对策,《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
中外资银行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关于新巴塞资本协议的若干问题,《上海投资》2002第5期;
对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政府定价模型的探讨,《上海投》2002年第2期;
“入世”与中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上海金融》2001年第2期;
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改革构想,《上海投资》2001年第4期;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财经高教研究》2000年第4期;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的控制管理,《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借鉴与研究,《财经研究》1999年第5期;
源头活水少 投资尚乏力,《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第8期;
我国银企关系,《国际金融信息报》1997年第6期。
著作代表:
《民营经济探索与思考》,作者赵晓菊、谈儒勇、范子英、金德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金融要素市场联动发展与功能提升研究》,作者郑杨、赵晓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03月出版;
《信用风险管理》,作者赵晓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赵晓菊、柳永明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08月出版;
《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赵晓菊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主讲课程:
《商业银行经营与风险管理》
《国际银行与风险管理》
《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