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可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教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赵可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教授
个人履历:
赵可金:男,1975年5月生,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心主任,长聘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兼任:共青团中央国际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外交院校联盟理事、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金砖国家智库联盟中方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1993年至1997年,就读曲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政治教育学士;2000年至2002年,就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硕士;2000年至2005年,就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财团访问者计划,日本法政大学客员研究员。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09年1月至今,历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挂职副部(处)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外交学理论、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等研究。主持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北京市等重大科研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18部,发表SSCI和CSSCI论文80多篇,先后荣获省部级奖励5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优秀人才等支持计划。
荣誉奖励:
2015年,获北京市委“四个一批”优秀人才;
2012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社团化教学:关于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一项探索》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2013年,获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奖,二等奖;
2016年,《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序第二;
2013年,《胡锦涛亲民外交思想与艺术》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论文一等奖,排序第一;
2012年,《美国学:政治维度与中国意义》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序第一;
2008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序第一;
2006年,《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一等奖;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博士论文入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论文代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当代世界》2024年第10期;
全球南方与中国外交的新议程,《国际政治研究》2023年第6期;
探索外交理论的中国路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外交的理论探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
“一带一路”的中国方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探索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市场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
民主的困惑: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政治逻辑,《美国研究》2015年第1期;
嵌入式外交:对中国城市外交的一种理论解释,《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1期;
公司外交:对跨国公司外交职能的一项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4期;
中国白皮书的国际政治功能变迁,《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第3期;
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金砖国家合作,《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新外交,《新视野》2014年第2期;
协商性外交:全球治理的新外交功能研究,《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8期;
“中国梦”开辟中国新外交,《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6期;
女性角色与国家使命:“第一夫人”的外交角色研究,《国际观察》2013年第6期;
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5期;
立体外交: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供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
中国地位与世界角色——探索新外交哲学,《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2期;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独立性研究,《美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网络外交的兴起:机制与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5期;
统筹外交——对提升中国外交能力的一项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3期;
经济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结构刚性与制度约束——试论美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
美国学:学科成长与中国意义,《美国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
美国国会对腐败问题的治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宗教外交及其运行机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2期;
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1期;
全球化时代的新地缘理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美国学界对国会政治研究的范式转换,《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4期;
美国政治营销的兴起,《美国研究》2008年第2期;
试论现代外交的民主化趋势,《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期;
首脑外交及其未来趋势,《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2期;
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1期;
中期选举与美国政治走向,《美国问题研究》2007年第00期。
著作代表:
《非传统外交导论》,作者赵可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当代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与定位》,作者赵可金,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
《把握未来:美国总统政治形态研究》,赵可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赵可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外交学原理》,赵可金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美国学:政治维度与中国意义》,作者赵可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赵可金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赵可金,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赵可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主讲课程:
《百年大变局与中国大战略》
《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
《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国外交政策》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