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研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于研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于研:女,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SIBFI客座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邀请顾问(柬埔寨等项目)。曾在世界银行总行华盛顿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和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创新、企业资本运作。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现代投资银行》《金融互换交易》《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信托概论》等著作,编著教材《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管理》《外汇操作-理论与实务》等,主要译著有《金融与投资大辞典》《风险值概论》《信用衍生工具》《金融计算》《衍生证券、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导论》等。曾多次被世界银行邀请,作为顾问参与世行在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培训项目;经常为商务部、上海市政府、国内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众多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进行金融专题讲座,广受好评。
论文代表:
业务多元化与商业银行风险:关系及内生原因,《东南学术》2017年第3期;
银行利差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8期;
新监管标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4年第3期;
高管薪酬契约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证券市场非有效视角的分析,《财经研究》2012年第2期;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即期双向作用,《上海金融》2010年第8期;
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财经研究》2010年第2期;
跨国并购中实物期权定价运用方法研究,《财经研究》2005年第4期;
配股行为对股价冲击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统计研究》2005年第1期;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防外必先安内,《企业管理》2004年第1期;
风险值法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统计研究》2003年第7期;
信用衍生工具中存在的估价障碍和风险分析,《财经研究》2003年第4期;
关于商业银行建设信用文化的思考,《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4期。
著作代表:
《国际金融》(第六版),于研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02月出版;
《国际金融管理》,作者于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03月出版;
《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作者于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信用衍生工具》,作者 (英)Andrew Kasapi,译者于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06月出版;
《现代投资银行》,于研、金文忠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03月出版;
主讲课题:
(1)理财专题:理财产品的设计原理与分析;
(2)投融资专题:互联网金融、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的运作、信托与租赁、资本运作、资产证券化、地方政府的项目融资等;
(3)风险管理专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运作、金融衍生品的运作等;
(4)金融热点专题:绿色金融、利率市场化、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影子银行、金融脱媒、金融机构的盈利结构转型分析、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分析、自贸区金融创新分析等。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