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研究中心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研究中心主任
个人履历:
张正河:男,1964年生,河南开封人,中国农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三化同步”战略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农业企业管理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农业部产业融合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农开办咨询委员、农业部、发改委、国土部、建设部评审专家,多个省市政府顾问等。1984年7月,武汉华中农学院农经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农经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攻农经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98年12月,在河南财经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导;1998年12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涉农企业战略决策、CIS策划、科技创新)、区域发展与城镇管理、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省部以上科研课题50多项,获省部以上科技进步、社会成果等奖励20多项;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经济学家》《中国软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贸易》《技术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农村金融研究》《调研世界》《新华文摘》《人民论坛》《瞭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170多篇;提交并被国家领导批示采纳的政策建议10多份;出版《农业国的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大都市郊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公共管理学》《乡镇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业推广学》《农业、农村、农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著作与教材40多部;策划主持大型论坛50多个;主持企业、市、县、村产业设计规划45个;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井冈山等国家和地方干部学院培训全国地市级以上干部3000人,县市书记 (长)正职3500多人,副职6000多人;全国涉农企业负责人9000多人。
荣誉奖励:
30项课题研究获省部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
论文多次获得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奖励;
多次被评为校级和北京市优秀教书育人、优秀共产党员等;
1994年省部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9-200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传播)先进个人奖奖励;
2001年专著《农业国的城市化》获北京市优秀图书二等奖;
2007年获中国标准化(农业企业标准化)研究杰出贡献奖;
2007年获新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建设优秀个人奖;
2008年《管理学原理》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奖;
2008年《管理学案例教学》获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创新奖;
2009年获北京市级优秀教师奖励;
2009-13年连续获中国农业产业化优秀专家称号;
2012年《黄淮工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12年中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测度与政策推进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代表: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2020年第16期;
休闲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及影响机制——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经济地理》2020年第2期;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解析,《人民论坛》2019年第32期;
中国工农城乡发展:滞后与同步推进,《软科学》2019年第2期;
农机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吗? 《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5期;
1978—2016年农村人口迁移的社会网络分析:来自中部人口流出大省C村的证据,《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3期;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多元趋势,《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第3期;
讲好品牌故事,铸造县域特色农业品牌,《人民论坛》2017年第13期;
新常态下东西部产城关系差异分析 ——基于国际标准值、PCA与ER指数法,《管理现代化》2017年第1期;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抓手,《瞭望》2016年第36期;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分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15期;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6期;
县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国家治理》2015年第4期;
张正河:期待老有所用的产业化,《人民论坛》2014年第24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三十七,《前线》2014年第4期;
粮食跨区交易: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4期;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路径研究,《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第3期;
山东省农业经济空间布局——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3年第1期;
县域经济σ-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检验——以河北省136县(市)为例,《经济问题》2012年第4期;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经济地理》2012年第2期;
发挥区域优势,完善供应链金融,《人民论坛》2011年第18期;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村庄演化方向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
科技支持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业生产方式变迁与科技供求主体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第9期;
中国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2期;
我国中小企业双S区域划分与效率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9期;
准城市化下"空心村"解决思路,《中国土地》2009年第8期;
中原地区农户非农劳动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298个农户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1期;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安徽省砀山县的实证分析,《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期;
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
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分析,《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4期;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S形"发展差距态势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07年第3期;
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评述,《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2期;
我国油料及植物油贸易发展与价格整合分析,《国际贸易》2006年第4期;
产业化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经济管理》2006年第1期;
农村宅基地的整治与增值,《调研世界》2006年第1期;
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2期;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变动分析——以河南省552个农户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6期;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4期;
中国牧区村庄决策权研究--以新疆和甘肃为例,《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美国政府农业公共政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7期;
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第6期。
著作代表:
《县级城镇演进的空间问题研究》,作者张海姣、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09月出版;
《大都市郊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作者贾大猛、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08月出版;
《河北省县域经济分异规律研究》,作者崔长彬、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08月出版;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苏保忠、张正河,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08月出版;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张正河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08月出版;
《农业国的城市化》,张正河著,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主讲课程:
《区域发展规划理论》
《区域发展规划与城镇政策SEMINAR》
《管理案例研究》
《农牧及食品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学》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