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个人履历:
陈少峰,1964生,福建漳浦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峰火文化创意中心主任。1980年起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大学学习。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从事研究伦理学、管理哲学与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近年来着重研究社会正义与政府管理、企业家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多次参与国家部委和省市有关文化产业政策、体育产业、动漫、电影、文化出口、青少年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或者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许多城市主持文化产业集聚园策划和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并且主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坛研讨和高级文化经营人才项目。每年主编《中国文化企业报告》《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报告》等合计十几部研究报告,先后参与“十三五规划前期规划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文化产业国家级课题研究等;已经发表《中国伦理学史新编》《正义的公平》《企业家的管理哲学》《文化的力量》《文化产业读本》《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等十四部专著;在《企业文明》《绿叶》《文化产业导刊》《思想战线》《前线》《人民论坛》等期刊上发表一百多篇学术论文。2018年获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光线传媒独立董事。
论文代表:
文化与经济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中国投资》2012年5月号;
文化企业亟需培育核心竞争力,《新领军》2012年4月;
文化产业的格局与重点,《中国税务》2012年第4期;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人民论坛》2012年3月;
产业文化化的理念与方法,《企业文明》2012年第2期;
促进文化内容产业发展的对策性思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引导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绿叶》2012年第1期;
中小文化企业与文化内容产业,《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深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迎来黄金十年,《中国市场》2011年第50期;
让体育插上娱乐的翅膀,《第五频道》2011年11月;
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几种模式,《时事报告》2011年10月;
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透视,《前线》2011年10月10日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福建论坛》2011年10月
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的立体化视角,《人民论坛》2011年8月;
行业文化的结构、价值与建设路径,《企业文明》2011年第8期;
十二五时期文化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分析,《文化产业导刊》2011年4月第4期;
走向文化产业强国的对策思考,《福建论坛》2011年第4期;
开拓“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国文化产业》2011年1月总第55期
学术判断应有“程序正义”,《人民日报》2010年9月30日;
培育动漫产业市场主体的若干对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关于打造“两岸家庭文化交流中心”的构想,《台湾工作通讯》 2010年7月总第211期;
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对策,《文化产业导刊》 2010年第6期;
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取向和重点任务,《时事资料手册》 2010年第5期;
关于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园效益的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动与文化产业商业模式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参考》 2009年第8期;
谈房地产中的预期,《求是》2009年第3期;
体育营销的10个新视角,《奥运经济》 2009年2月;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文化产业,《思想战线》2009年第2期;
动漫产业链经营及其人才培养,《书香两岸》2008年11月第2期;
国际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表达,《人民论坛》,2008年5月
奥运经济与广电传媒发展的机遇,《中国广播影视》,2008年第2期
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8期
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鉴,《人民论坛》2007年10
从竞争机?看文化管理体?改革,《北京观察》2007年第1期;
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如何打造,《人民论坛》2006年10月;
区域文化战略与文化产业模式创新,《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年第3期;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战略定位,《前线》2006年第3期;
活动经济与旅游资源的拓展,《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2006年1月
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如何打造,《人民论坛》2006年10月;
由文化大国到文化产业大国,《人民论坛》2005年第5期;
家庭道德教育新思路,《前线》 2004年第6期;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前线》 2003年第11期;
无边界娱乐时代—信息娱乐业的趋势与商机,《信息空间》2003年第1期;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几个伦理问题,《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
诚信观:在继续传统中创新,《前线》2002年第7期;
传统智慧与当代伦理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道德的黄金律,《百科知识》2001年第6期;
论环境伦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关系,《道德与文明》 2000年第1期;
朱熹与道家哲学,《 哲学门》2000年第2期;
关于庄子价值学说的几个问题,《中国传统哲学新论》1999年3月;
关于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定性,《学术思想评论(第一辑)》1997年1月;
王阳明的良知说与道家哲学,《道家文化研究(第10辑)》1996年8月
近代伦理启蒙中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方法,《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当代价值多元与价值导向的多重性格,《人文杂志 》1994年第7期;
人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折,《北方论丛》 1994年第1期;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4期;
伦理思想的近代传统及其批判继承方法的运用,《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中国近代博爱主义思想的发展,《文献》1992年第6期。
著作代表:
《企业兵法》,作者陈少峰,金城出版社2011年出版;
《正义的公平》,作者陈少峰,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作者陈少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文化产业读本》,作者陈少峰,金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学而优则商》,作者陈少峰,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出版;
《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作者陈少峰,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企业家的管理哲学》,作者陈少峰,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伦理学的意蕴》,作者陈少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宋明理学与道家哲学》,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出版;
《德育志》,作者陈少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生命的尊严》,作者陈少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讲座课题:
《人工智能的管理哲学与伦理趋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加速》
《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