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爱军
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唐爱军
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个人履历:
唐爱军,1984年出生,江苏东台市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就读江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2年7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当时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意识形态、韦伯现代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长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课程。中央党校厅局级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讲老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撰稿人。出版《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多部著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文章40篇左右。2018年挂职山东省龙口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近些年,受邀给地方党委中心组、国企、高校以及国外政府和大学讲授中国道路、党的建设等课程。
论文代表: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基于“四对关系”的考察,《求索》2024年第3期;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1日06版;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1日11版;
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6期;
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光明日报》2022年08月01日06版;
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第5期;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哲学研究》2021年第9期;
百年奋斗伟大意义展现宏大叙事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17日01版;
论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辩证法,《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2期;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境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在双重转换中的建构——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牢牢掌握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理论视野》2018年第1期;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求实思维,《紫光阁》2017年第8期;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第6期;
从革命政治到建构性政治——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观的转型,《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新型政商关系靠自律,也靠他律,《紫光阁》2016年第2期;
意识形态转型的理论阐释——基于当代中国语境的考察,《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7期;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四条标准,《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1期;
青年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两种分析框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9期;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现实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青年马克思政治批判的两种理论效应,《哲学动态》2013年第8期;
青年马克思政治批判主题——兼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解读视角,《东岳论丛》2012年第13期;
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韦伯与马克思,《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5期。
著作代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作者唐爱军,商务印书馆2023年04月出版;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作者唐爱军,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01月出版。
主讲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回答了什么样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改革思想》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读》
《中国改革开放主要历程及经验》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解读》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