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文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负责人。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王文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负责人。
个人履历:
王文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负责人。1992.9至1995.7就读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1996.9至1999.7就读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1999.9至2002.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7至2005.9任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讲师、副主任;2005.9至2011.8任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助理;2011.8至今任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4.7至2019.7任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2019.7至今任北师大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2020.6至今任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负责人;2020.6至今任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负责人。主要致力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学与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教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论文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内在规律与实践路径,《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6期;
浅议回归育德传统的中小学书法教育, 《艺术教育》2023年第7期;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22年第7期;
中小学教师品格优势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作用,《当代教育科学》2021(09);
中小学教师性格优势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21(03);
教师幸福感提升的路径探寻——基于儒家经典的教育干预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11);
复合式输入强化教学对英语拼读技能的提升效应,《现代外语》2020,43(06);
家庭收入、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婴幼儿阅读环境的关系:母亲阅读观念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20(02);
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研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大学生英语阅读参与度量表的编制与检验,《外语电化教学》2019(06);
国外数字教育游戏评价研究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3);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对策,《教育研究》2018,39(6);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区域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三个县区的现状调研为例,《教育研究》2017(06);
我国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量表编制,《教师教育研究》2016(0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构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促进中国儿童英语素养提升,《中国教师》2013(15);
社会观点采择与故事阅读的关系——字词认知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3);
教师培训:从理念到实践——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新模式,《中国教师》2012(21);
外语教学对文本强化的有效使用,《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生成效应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
理解"阅读脑"提高儿童阅读素养——儿童阅读的脑科学研究及其教育启示,《教育学报》2012(4);
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专著代表:
《好老师学<论语>——走向生命觉醒》,作者辛意云、王文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报告2020》,王文静、杜霞主编,张翠平、谢秋葵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09月出版;
《传承师道、立德树人——中华文化涵养师德的理论与实践》,王文静、杜霞、张翠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05月出版。
主讲课程: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与知》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