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江涛
中央党校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李江涛
中央党校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李江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并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国家行政学院先进个人”。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节能中心个人专家,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等社会其它职务。曾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区域经济教研室主任,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公共经济等领域研究。长期担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各类主体班次主讲教授,讲授《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国的健康城镇化》等专题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联合国咨询项目等20余项。参与多项党中央和国务院交办的重大咨询任务,曾获国家行政学院第一届至第四届优秀科研咨询成果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出版《转型与跨越:“十二五”时期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能源应急管理:国际实践与中国探索》、《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等专著,在《经济研究参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学习时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100多篇。其中,一系列成果被《新华文摘》等各类文摘类期刊、报纸和内参转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论文代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的领导,《解放军报》2025年01月13日;
牢牢把握、始终坚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解放军报》2024年11月25日;
进一步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经济日报》2024年10月22日;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精准性系统性开放性,《学习时报》2022年08月10日;
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金融新动能,《中国农村金融》2017年第5期;
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第8期;
京津冀跨区域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第44期;
"十三五"推进绿色城镇化亟待完善五大战略支撑点,《新重庆》2015年第9期;
四轮驱动:"十三五"应急产业科技创新路径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中国经济转型“爬坡过坎” 仍将大有作为,《人民日报》;
新质生产力最根本特点是有效创“新”,《南风窗》;
理解“国内大循环”的六个维度,《学习时报》;
产业数字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其改善,《理论研究》;
让消费潜力更充分释放出来,《光明日报》;
让企业家勇于推动创新,《经济日报》;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日本政府间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经济研究参考》;
"十二五":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路径和措施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美国次贷危机的内生性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当前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困境下的制度转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产能过剩"及其治理机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影响跨国企业在华技术外溢效应的不利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产业深化理论机理研究,《探索》。
专著代表:
《中央党校专家解码新质生产力》,作者:张占斌、赵振华、李江涛、杨英杰等,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024年04月出版;
《能源应急管理:国际实践与中国探索》,作者:李江涛,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作者:李江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09月出版。
主讲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解码新质生产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各地区比较优势》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