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刘艳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主要履历:
刘艳红,女,1970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法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论坛》主编,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先后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法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曾赴德国萨尔大学法学院访问。自1992年7月,先后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其间于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21年12月31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召开学校聘任决定宣布会议,刘艳红教授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刑事法学、民行刑一体化、监察法、大数据和互联网法学。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网络犯罪的法教义学研究》《实质刑法观》《实质犯罪论》《实质出罪论》《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预惩协同型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战略研究》《中国反腐败立法研究》《中西刑法文化与定罪制度比较研究》等多部,主编教材《刑法学(上)》《刑法学(下)》《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等多部,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和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先进个人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
荣誉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中国法学会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
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江苏省教育先进个人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江苏省政府“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对象;
南京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网络犯罪的法教义学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江苏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法学第十二届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一等奖;
江苏省第二届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首届韩德培法学奖青年原创奖;
第七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刑法学(上/下)》入选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数据和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构建中国特色‘预惩协同型’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战略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实质的犯罪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把握互联网‘最大变量’核心问题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刑法出罪机制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专项课题“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与实用主义刑法观”、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 “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刑事司法解释为视角”、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西刑法文化与定罪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刑法方法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职务犯罪初查问题研究” 、江苏省人民政府“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法学会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
论文代表:
轻罪时代刑事立法泛刑化与重刑化之理性反思,《法学研究》;
刑法应谨慎介入民营企业经营,《法学评论》;
企业合规责任论之提倡——兼论刑事一体化的合规出罪机制,《法律科学》;
网络暴力法治化治理研究,《江淮论坛》;
积极建构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光明日报》;
论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公检法一体推进——以穿透式激励理论为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帮信罪呈口袋化趋势,如何遏制?《中国法律评论》;
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的讨论,《民主与法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三大安全风险及法律规制 以ChatGPT为例,《中国法学会》;
关于我国刑法法典化模式选择问题的讨论,《民主与法治》;
帮信罪的司法扩张趋势与实质限缩,《中国法律评论》;
网络暴力治理的法治化转型及立法体系建构,《法学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呼唤以人民为中心的民刑共治新模式,《民主与法治》;
袭警罪中“暴力”的法教义学分析,《法商研究》。
著作代表:
《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化研究》,作者刘艳红法律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网络犯罪的法教义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作者刘艳红、周佑勇,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06月出版;
《实质刑法观》,作者刘艳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刑法学总论》,作者刘艳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作者刘艳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罪名研究》,作者刘艳红,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主讲课题:
《中国刑法的发展方向》
《新法科的学科融合与创新》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