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晓青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撰稿人。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韩晓青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撰稿人。
个人履历:
韩晓青,男,河南禹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博士学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撰稿人。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教学。担任中央党校《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导读》《<论十大关系>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自觉尊崇党章 模范执行党章 忠诚捍卫党章》等课程主讲老师。近年来,受邀为地方党委中心组、国企、高校等讲授有关党史、党建的课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权威报纸、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数十篇,是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出版专著多部,参与编写的有些著作(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重点出版物,被有关部门列为党员培训的学习材料。
论文代表:
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光明日报》;
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光明日报》;
古田会议决议与六大党章关系探析,《江西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改造既未“改早”,更未“改错”,《历史评论》;
重温邓小平对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指导——基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视角,《党的文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合作组织中的资本主义现象,《中国科学社会文摘》;
认真学习党史、勇担时代使命,《机关党建研究》;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手工业资本家的处理探析,《学术研究》;
如何把握国有企业党组织加强党内民主和监督的基本要求,《党课参考》;
陈云眼中的合格共产党员,《中国领导干部论坛》;
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何开展干部理论教育,《中国领导干部论坛》;
周恩来与中巴关系,《百年潮》;
公车改革正当时,《党政干部参考》;
审时度势进行战略调整——向毛泽东学战略思维,《中国领导科学》;
中国和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朋友"是怎么来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过程的几点考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建国初期的中央组织部长,《理论视野》;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创新和发展,《中共石家庄党校学报》;
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从根本上改善巴中关系的原因探析,《国际论坛》;
周恩来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巴关系根本改善的奠基性贡献,《中共党史研究》。
著作代表:
《《新民主主义论》导读》,作者韩晓青,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出版;
《组织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研究》,作者韩晓青,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1月出版;
《新中国睦邻外交的典范:中巴关系研究(1951-1965)》,作者韩晓青,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主讲课程: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二十大精神解读》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