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凤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突出贡献者。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金凤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突出贡献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金凤君被交通运输部2021年7月授予“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成绩突出个人”。
研究领域:
金凤君长期研究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交通运输地理学、基础设施发展理论、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先后共参加或组织了近3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成渝经济区规划(2009),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7),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2003),沿海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战略(2003), 济宁都市圈规划(2004), 烟台城市发展战略(200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 高速交通运输网络空间与时间效益规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 轴-辐侍服系统的演进机理及其经济效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的耦合机理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空间组织与空间效率的基础理论研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007-2010),区域人文过程模拟(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09-2011),五大区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08-2010)。
个人履历:
金凤君,男,1961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学系经济地理专业;
1986-1989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职博士学位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和2002年,分别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
1983.07-1984.1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85.01-1990.1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6.09-1989.0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1991.01-1998.1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支部书记;
1999.01-1999.1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2.01-1998.1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7.01-1999.12,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室副主任。
2000.01-2004.12,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究所区域发展与国情室主任。
2004.01-2005.09,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人地系统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2005.10-2018.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
2008.04--2018.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委员。
2016.06-2018.12,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19.01-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19.01-至今,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兼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国土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通系统工程协会会员。
科研项目: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智慧城市评价模拟(科学院先导A课题,2018-2022);
2.区域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08-2018);
3.京津冀、长三角城市圈产业发展环境战略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15-2017);
4.西部地区(云贵、甘青新)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11-2012);
5.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环境战略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13-2014);
6.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环境战略评价(环保部重大任务,2015-2017);
7.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协调性评价(环保部任务,2011-2012);
8.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2002-2004);
9.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务院振兴东北办,2006-2008);
10.东北地区“十二五”振兴规划研究(国家发改委,2009-2010);
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知识产权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局,2013-2014);
12.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研究(国家发改委,2013-2014);
13.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大思路研究(国家发改委,2015-2016);
14.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机制与政策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2015-2017);
15.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支撑能力研究(科学院STS项目,2017-2019);
16.空间组织与空间效率的基础理论研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006-2010);
17.高速交通运输网络空间与时间效益规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
18.轴-辐侍服系统的演进机理及其经济效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
19.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的耦合机理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
20.高速交通网络化空间效应模拟研究(2012-2015);
21.城市群地区交通组织的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18-2021);
22.区域人文过程模拟(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09-2011);
23.主体功能区划一致性评价与协同规划技术(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2-2016)。
论文代表:
跨区域重大交通工程空间效应评估的地理学思路. 地理科学[J];
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地理内涵与目标. 经济地理[J];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优势与方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中国港口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地理研究[J];
从空间组织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隔离管控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J];
中国县域陆路交通优势度格局演化及经济效应. 地理学报;
东北地区全面创新改革与发展新动能培育——第256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中国科学基金[J];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近25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J];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
新时代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方向与路径. 改革[J];
环南海区域发展特征与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前景. 地理学报:英文版[J];
中国高耗能产品生产与区域PM_(2.5)浓度的动态关联效应——基于省级尺度的分析. 地理研究[J];
基于陆路综合交通系统的中国城市网络通达性模拟及其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 地理科学进展[J];
以“新基建”为牵引促进东北地区融合创新发展. 学习与探索[J];
全球产业转移与GVC区域竞争——基于中国与中南半岛四国的分析. 地理研究。
著作代表:
《空间运输联系——理论研究、实证分析、预测方法》,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12,第2作者;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 科学出版社,1993-08,第3作者;
《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08,第3作者;
《交通经济带》,科学出版社,2002-08,第2作者;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图册》,五洲出版社,2003-08, 第1作者;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图集。,五洲出版社,2004-08,第1作者;
《沿海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战略》,商务印书馆,2004-11,第 2 作者;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04,第1作者;
《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7,第3作者。
主讲课程:
《区域发展专题》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