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晓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专著《“村情通”: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于2020年5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
|
详细介绍
康晓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康晓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个人履历:
康晓强,男,1982年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99年至2006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4部。在《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专著《“村情通”: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于2020年5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论文代表:
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理论与现代化》;
通向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方案,《经济日报》;
铸就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人民日报》;
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光明日报》;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应做好“加减乘除”法,《光明日报》;
论坛代表讲述“中国之治”城市故事,《北京日报》;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进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前线》;
国内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重大论断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综述,《党的文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与世界文明转型,《人民论坛》;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群团组织转型:逻辑路线与突出短板——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共青团为例,《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政策取向及启示,《科学社会主义》;
注重加强青年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中国领导科学》;
论习近平的群团观,《社会主义研究》;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结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宁夏党校学报》;
社会组织管理思路的三大战略转型,《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有效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协商民主建设:社会组织的独特 优势与引导路径,《教学与研究》;
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与研究》;
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理论动态》;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13会议综述,《科学社会主义》;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有效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四大思路,《科学社会主义》;
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回眸与展望,《中国社会组织》;
民间组织党建的双重发展路径,《党政论坛》;
有效政府:政府变革的核心价值取向——重读《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高校社科动态》;
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基于上海市D社区的调研,《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初探,《邓小平理论研究》。
著作代表:
《“村情通”: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作者康晓强,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建构》,作者康晓强,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社会组织与现代国家治理》,作者康晓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主讲课程:
《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与现代国家治理》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