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学斌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王学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首席专家,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曾挂职任修文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研研究领域:
王学斌教授主要从事晚近学术思想史、中西政治文化史比较研究。
工作履历:
2000.09-2004.07,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4.09-2007.07,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7.09-2010.06,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0.06-2015.06,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工作讲师(其间:2013.12 晋升副教授);
2015.06-2016.08,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副主任;
2016.08-至今,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历史教研室任教。
先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主任,曾挂职任修文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县委书记班等多个班级主讲教授。长期关注晚近学术思想史,近年开始转向中西政治文化史比较研究。已出版《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弦断有谁听》、《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民国底气》、《大漠荒芜:民国文人的悲歌与苦恋》、《别样风流:民国奇才怪杰悲喜录》、《教我如何不想他:民国音乐人》、《中枢关钥》等著作1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颜李学的近代境遇》、《晚清民国的复兴与命运》,影响广泛。发表学术论文等30余篇。在专业研究之余,也一直勤于随笔撰写,在《书屋》《随笔》《博览群书》《文景》《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与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国内主流媒体有着长期合作。
论文代表:
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维度,《中国青年报》;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光明日报》;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光明日报》;
中华文明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光明日报》;
在长时段中把握历史自信,《中国青年报》;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品质,《人民日报》;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方向,《中国青年报》;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光明日报》;
从传承文明古国遗产中迈向文化强国,《光明日报》;
学史增信,发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光明日报》;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担文化遗产使命,《光明日报》;
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学习时报》;
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学习活页文选》;
“第二个结合”的涵育历程、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求索》。
著作代表:
《历史自信与中国道路》,作者:王学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01月出版;
《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径》,作者:王学斌,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
《从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作者:王学斌,人民出版社于2023年02月出版;
《颜李学的近代境遇》,作者:王学斌,商务印书馆2017年07月出版;
《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作者:王学斌,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6年09月联合出版;
《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作者:王学斌,东方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主讲课程:
《<论语>与个人修养》
《八项规定》
《两学一做》
《群众路线教育》
《论语与党性修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曾国藩与传统官德修养》
《<实践论>与<矛盾论>导读》
《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新时代文化观与文化强国战略》
《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成功经验》
《阳明心学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坚持文化自信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