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褚松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二十大代表,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褚松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二十大代表。曾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期从事与国家治理与公众参与、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管理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部委课题3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有影响力的中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
研究领域:
褚松燕一直从事政府创新与公众参与、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履历:
褚松燕,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6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访学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哈佛大学和印第安大学。曾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政府创新与公众参与、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管理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部委课题3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有影响力的中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
论文代表:
政策性群团参与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与战略构建--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为例,《中国行政管理》;
立足群团定位 做好做实服务——河北省计生协系统调研报告,《人口与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党建政策的演进及其逻辑,《探索》;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之路,《民生周刊》;
从全能主义到权能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社会组织如何加强党建,《中华环境》;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政治发展,《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责任与公众参与,《探索与争鸣》;
微博时代政府公信力症结,《人民论坛》;
论公共精神,《探索与争鸣》;
公众信心聚散机理与重塑对策,《人民论坛》;
三种制度化互联网政民沟通模式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中国行政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创新动力机制分析,《政法论坛》;
论制度的有效性——人们何以遵守规则,《天津社会科学》;
我国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建构视野下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民资格权利的发展,《政法论坛》;
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学习论坛》;
"民主恳谈":政府创新的维度与限度,《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论社团政治参与制度框架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西方思想库咨询模式对我国决策咨询机构发展的启示,《河南社会科学》;
公民资格::西方民主的一种解读视角,《河南社会科学》;
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公民资格定义的解释模式分析,《天津社会科学》;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新视野》;
试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职责的转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主讲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特点、机理与引导》
《从国家建构视角观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
《群团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