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少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
手机:19821197419
![]() 邮箱: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
余少华:男,1962年生,武汉人,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首席讲座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士。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数字中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成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曾任国际电联ITU-T光与接入网研究组(SG15)副主席、国家973项目首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武汉大学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博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任武汉市广播电视局技术员;1992年至1993年,任深圳爱华公司电子所工程师;1993年至今,历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系统部网管研究室副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网络公司总经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网络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和863等十余国家项目,均实现成果转化和大量应用,是我国电信传输网SDH(同步数字体系)与互联网(含以太网)两网融合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以太网与SDH网融合传送的LAPS(链路接入规程-SDH)系统设备和城域网MSR(多业务环)系统设备,均实现产业化。在SDH传输网的互联网化、利用已覆盖全球的SDH网解决互联网的覆盖与提速问题、城域分组环网传送多种业务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06—2018年作为集团总工从技术上推动武邮集团光通信系统、光电器件和光纤光缆年销售额从20亿元增至420亿元,光通信产品出口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京汉光等380多条国家光缆干线工程。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6篇,申请发明专利98件。提出并主导制定3项国际标准,与同事共同提出并参与制定6项国际标准。作为单一发明人的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3项,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最高科技奖和全国劳模称号。
(1)余少华院士长期从事光纤通信与网络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和863等十余国家项目,均实现成果转化和大量应用,是我国电信传输网SDH(同步数字体系)与互联网(含以太网)两网融合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以太网与SDH网融合传送的LAPS(链路接入规程-SDH)系统设备和城域网MSR(多业务环)系统设备,均实现产业化。对SDH传输网的互联网化、利用已覆盖全球的SDH网解决互联网的覆盖和提速问题、城域分组环网传送多种业务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06—2018年作为集团总工从技术上推动集团光通信系统、光电器件和光纤光缆年销售额从20亿元增至420亿元,光通信产品出口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技术研发”推动两百多条国家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缆干线工程的建立。2008年起任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6年起任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2010—2014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相关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6篇,申请发明专利98件。提出并主导制定3项国际标准,与同事共同提出并参与制定6项国际标准。
(2)余少华院士作为单一发明人的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2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
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当选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6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05获全国劳模称号;
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6获湖北省最高科技奖;
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1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408 Gbit/s PAM-8 sidewall-doped germanium–silicon photodetector,《Photonics Research》2023/05;
Massively parallel chaos for LiDAR,《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2023/04/18;
Same-Wavelength Bidirectional Coherent Fiber Communication Scheme With OSNR Improved by Raman Amplifier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A Joint IEEE/OSA2023;
Highly Integrated Dual‐Modality Microwave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Laser & Photonics Reviews》2022/07/19;
10 Gb/s free space optical interconnect with broadcasting capability enabled by a silicon integrated optical phased array,《Chinese Optics Letters》2021;
180 Gbit/s Si3N4-waveguide coupled germanium photodetector with improved quantum efficiency,《Optics Letters》2021;
Programmable High-Resolution Spectral Processor in C-band Enabled by Low-Cost Compact Light Paths,《Photonics》2020/12/07;
2D optical wireless broadcasting system enabled by a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and rotated-splitting-SLM algorithm,《Optics Express》2020/10/12;
Direct detection of pilot-assisted PAM-4 signals with large phase noise tolerance,《Optics Letters》2019/11/15;
Wideband adaptive microwave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sing an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 scanning filter,《Photonics Research》2019/02/15;
Spectrally efficient digital mobile fronthaul with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and multi-band quantization,《Optics Letters》2018/10/15;
Real-time bidirectional coherent ultra-dense TWDM-PON for 1000 ONUs,《Optics Express》2018/09/03;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mobile fronthaul architecture employing high order delta-sigma modulator with PAM-4 format,《Optics Express》2017/01/03;
Digital OFDM-PON Based on Delta–Sigma Modulation Employing Binary IM-DD Channels,《IEEE Photonics Journal》2016;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channel equalization for 6 × 6 MIMO-OFDM transmission over few-mode fiber,《Optics Express》2016;
100.29-Gb/s direct detection optical OFDM/OQAM 32-QAM signal over 880 km SSMF transmission using a single photodiode,《Optics Letters》2015;
Low Complexity FFT-Based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for M-QAM Coherent Optical System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2015;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429.96-Gb/s OFDM/OQAM–64QAM Over 400-km SSMF Transmission Within a 50-GHz Grid,《IEEE Photonics Journal》2014;
On-chip 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sion of multicarrier, multilevel modulation (OFDM m-QAM) signals using a silicon waveguide,《Optics Letters》2014;
Direct-detection optical OFDM superchannel for long-reach PON using pilot regeneration,《Optics Letters》2013;
A novel fiber nonlinearity suppression method in DWDM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 with an all-optical pre-distortion module,《Optics Communications》2013。
《我国网络通信新的重大风险与挑战思考》
《标志性新应用是5G成功的关键》
公众号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