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贾西津
NGO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治理,侧重于比较研究和实地试点研究,特别是公民社会国际比较、公民参与、社会转型等。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贾西津
NGO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治理,侧重于比较研究和实地试点研究,特别是公民社会国际比较、公民参与、社会转型等。担任过亚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项目首席专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小额资助项目(GEF SGP)中国国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全球大型比较研究“公民社会指数”项目的中方总协调人等。出版专著《心灵与秩序》、《第三次改革――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中国公民参与:模式与案例》、《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译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等,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重点包括公共事务伦理、国家与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与法制前沿、非政府管理概论、非营利与公共事业管理前沿、社会管理创新等。
研究领域:
贾西津的研究方向为公民社会与治理,侧重于比较研究和实地试点研究,特别是公民社会国际比较、公民参与、社会转型等。
主要履历:
贾西津,女,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专业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1998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学士、硕士,1996-199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修社会精神医学方向。分别曾在哈佛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公共伦理、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重点包括观念史、社会转型、社会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境外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的法律政策、财富善予、公民社会国际比较等。主要讲授课程公共事务伦理(已开设慕课)、国家与社会等。
兼任China Nonprofit Review主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小额资助项目(GEF SGP)中国国家指导委员会成员,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社区参与行动、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上海映绿公益发展基金会、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心、浙江省红石慈善基金会的理事,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监事。
科研课题:
社会创新实验的理论、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问题系列研究;
Doing Good Index;
社会共治的类型、机制与条件研究;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法律政策体系研究;
《社会组织法》立法研究;
公民参与模式研究;
非政府组织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指数研究;
政府与社会关系:服务购买,政策参与,伙伴关系;
NGO与政府对话国际比较研究;
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研究;
参与式水利建设与管理政策试验与研究;
社会组织在西站地区社会治理中作用;
中国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教育研究;
民办社科类研究机构管理和社科联的新定位;
中关村战略发展中社会组织作用研究;
工商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作用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管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类NGO的调研与相关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NGO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代表:
“从更丰富的视角看社会运动”,《新华书目报》,2019-01-25(008);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观察”,《中国非营利评论》,2018.2;
“基金会:从财富积累走向财富共享”,《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
“参与式预算的模式--云南盐津案例”,《代表制与国家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中国非营利评论》,2017(9):23-43;
“资格还是行为:慈善法的公募规制探讨”,《江淮论坛》,2017.1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宪法、行政法学>》转载,2018.2;
“慈善法一周年,与谁相关”,《中国社会组织》,2017.9.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中国实践”,《南方周末》,2017.2.9;
“境外NGO法的立法与思考”,《中国周刊》,2016.10.15:22-23;
“从人员机制推进政社分开”,《凤凰周刊》,2016.8;
“《意见》三个层次的读后感”,《中国社会组织》,2016.9;
“《慈善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民主与科学》,2016.9;
“《慈善法》落地将带来哪些变化”,《南都观察》,2016.9;
“《慈善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民主与科学》,2016(4):36-40;
“为什么发达国家NGO也发达?”,《炎黄春秋》2016-2-4;《理论参考》2016-2-20;
“《慈善法》是有待支点的杠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05-15。
著作代表:
贾西津等,《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贾西津,《第三次改革: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贾西津,《心灵与秩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译著: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贾西津、魏玉等译,《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
主讲课程:
讲授课程包括公共事务伦理、国家与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与法制前沿、非政府管理概论、非营利与公共事业管理前沿、社会管理创新等。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