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传利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王传利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王传利:男,1967年8月生,山东济宁人,廉政研究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学顾问团成员,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管理中心顾问,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秘书长及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1990年获山东聊城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山东聊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学位至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内外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廉洁政治问题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参加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出版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散论》、《文明帝国的罪恶》、《给腐败号脉——新中国控制腐败强度分析》、《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与引导研究》等专著,参加编写教材、著作数部;在《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国史研究资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导刊》、《中国青年研究》、《改革内参》、《内部文稿》、《研究参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的高频态势及其原因》、《资本逻辑与科技社会功能的发挥——兼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论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析之一》、《跳出政权兴亡的周期率》、《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及其动因》、《旧史政权兴亡周期率与治腐方略的现代转换》等一百余篇。研究成果被有关高层参阅,获得北京市优秀成果奖励。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每年为国家部委、央企和省市有关部门做报告近百场。
主要获奖:
两度获北京市优秀成果奖;
清华大学青年教学优秀奖;
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
2002年获得北京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代表: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心转移现象与中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中流砥柱,《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
王传利:论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信仰坚守,《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2期;
市场、权力与腐败——兼评长期流行的"市场自发治腐论",《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6期;
中国反腐制度的四个显著优势,《前线》2020年第6期;
抗击疫情,我们的信心从何处来?《人民论坛》2020年第5期;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4期;
党员教育培训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人民论坛》2019年第34期;
培养和历练是厚爱干部的"金钥匙",《人民论坛》2019年第13期;
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安全,《学术前沿》2019年第7期;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学说和事业的继承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0期;
观察世界复杂现象的指导性线索——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党政研究》2018年第8期;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官僚腐败及其治理,《学术前沿》2018年第2期;
干部"三同"、扫除"骄娇"二气, 《人民论坛》2017年第13期;
领导干部要当改革的实干家,《红旗文稿》2016年第7期;
论系统性治理腐败方略的原则与内涵,《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3期;
厘清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四个认知误区,《人民论坛》2015年第15期;
论析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经验资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11期;
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机遇与历史难题,《人民论坛》2014年第34期;
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界思想改造运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9期;
中国梦:思想解放的新征程,《前线》2013年第7期;
论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时期,《前线》2013年第4期;
一个黑格尔意义的伟岸英雄,《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资本逻辑与科技社会功能的发挥——兼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应对新挑战新考验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治理现代化研究》2009年第8期;
从安全与发展的视角看新中国建设道路,《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第7期;
论三线建设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宝贵精神资源,《东京文学》2008年第9期;
浅析社会主义"乌托邦论",《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五四时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成员成长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
建国初期是怎样进行反腐倡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论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析之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5期;
透析腐败概念的四个视角,《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理论探讨》2003年第1期;
论建国初期的腐败频度,《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4期;
略论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10期;
深入研究"四个如何认识"的新视角,《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及其资源优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著作代表: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建设与引导研究》,作者王传利,群众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散论》,作者王传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8月出版;
《给腐败号脉——新中国控制腐败强度分析》,作者王传利,群众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主讲课程: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国内外政治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高领导干部“政治三力”》
《新时代党建和治国理政方略的重大意义》
《央企作风建设专题讲座》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