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抗美
党建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校特聘党建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海淀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物色人才理论。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抗美”姐姐。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马抗美
党建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校特聘党建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海淀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物色人才理论。 著有《大学德育新视野》(专著)、《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和机制研究》(主编)、《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主编)等著作。先后发表《人才工作法制化思考》、《在德育工作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状况与对策分析》等论文多篇。因长期主持学生工作,深受学生喜爱,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抗美”姐姐。
研究领域:
马抗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物色人才理论。
主要履历:
马抗美,女,1951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曾在陕西延安插队,当过工人,之后在兰州大学学习并任教。1979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攻读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政管系副主任、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等职,分管组织和学生工作。目前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高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海淀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物色人才理论。近几年来,著有《大学德育新视野》(专著)、《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和机制研究》(主编)、《青少年创造力国际比较》(主编)等著作。先后发表《人才工作法制化思考》、《在德育工作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状况与对策分析》等论文多篇。
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之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北京市教工委委托研究课题《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制环境研究》(负责人)。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及对策研究》获人事部第四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奖;《从主体演化、权利觉醒到管理震动》获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当代大学生创造人格研究》获北京市德育研究会优秀德育成果二等奖。
科研课题: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机制研究”(2012—至今)首席专家。
教育部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和机制研究”(2004-2006)首席专家。
教育部重大课题委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8-2011)首席专家。
北京市教育工委重大项目(2006-2008)“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治环境研究”负责人。
论文代表:
《中国青少年创造力状况》,载《中国科技黄皮书》;
《在德育工作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载《光明日报》;
《人才工作法制化思考》,《中国人才》2005年4月;
《大学生创造人格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当代中国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状况与对策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透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载《光明日报》;
《人才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载《全国第四届人才学论坛论文选》;
《浅谈如何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载《全国政法院校学生工作探究》。
著作代表:
《大学德育新视野》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治环境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比较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