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彤
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朱彤
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MAIRS)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iCACGP)副主席、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理事等。主要从事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大气污染来源甄别、成因解析及健康危害评估等系列创新成果,应用于解决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环境问题,推动了环境健康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和学科建设。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专家组组长(2015-),发表Science(2009, 2016)、PNAS(2011,2016,2019)、JAMA(2012)等SCI论文34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交叉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环境科学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年因"对大气化学基础研究、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及气候影响评估的卓越贡献"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0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一等奖3项(排名第一);2020年获聘国务院参事。
研究领域:
朱彤长期开展大气化学及环境健康研究,取得了大气污染来源甄别、成因解析及健康危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履历:
1962年9月,朱彤出生于四川成都。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999年,先后任职于加拿大约克大学、农业部研究中心。
1999年,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2年10月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项目:
2016年,基于超快激光的大气高活性自由基检测装置的研制,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
2019年,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及项目工作计划实施,重大研究计划。
主要贡献:
(1)2000年起,他一直推动环境健康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和学科建设。通过开展大气化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研究,揭示了大气污染危害心肺健康的氧化应激和促炎等分子机制,识别出黑碳等多种危害组分,发现大气污染对精神、生殖健康等的新型不良影响,提出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他致力发展环境健康交叉学科,于2007年创建了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2015年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建成了完整的环境健康二级学科,2021年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高校环境学院首个环境健康系。
(2)2005年他发起和组织了华北区域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国际合作实验CAREBEIJING,揭示了北京及华北空气污染形成机制,在国际期刊JGR和ACP上发表3期专刊,进而带领北大团队提出《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北京周边省区市措施》,得到国务院批准采纳、在华北六省市实施,为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他提出和证明了京津冀冬季居民源通过区域输送对北京空气污染的重要贡献,2016年发表在PNAS上,据此提出控制居民散煤的建议,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实施。2019年他和学院宋宇教授在PNAS发表关于我国大气氨的环境效应论文,据此提出“我国应分区域制定精确氨减排计划”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科学支撑。
荣誉表彰:
2019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荣获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
2021年,荣获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科技奥运”先进个人。
2021年,荣获科技部“奥运环境质量保障”先进个人。
202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3年,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