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星灿
中国史前考古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墟博物馆馆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陈星灿
中国史前考古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墟博物馆馆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陈星灿的学术专长主要有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其他学科、考古学史、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等。先后主持中澳联合考古队伊洛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河南灵宝北阳平、西坡遗址发掘和铸鼎原聚落调查、河南偃师灰嘴遗址的发掘等。已出版或发表100余篇(部)发掘报告、论文、译文和专著,其主要著作有《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考古随笔》《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等。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1996年)、三等奖(2000年)以及中国文物报社2007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翻译作品奖等。2020年9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66次集体学习的唯一的一堂考古课,授课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进行了专题讲解。
研究领域:
陈星灿的学术专长主要有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其他学科、考古学史、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等。
主要履历:
1964年12月,出生于河南长葛。
1985年,获得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入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
199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3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和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201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当选为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委员会委员。
2018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9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66次集体学习的唯一的一堂考古课,授课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进行了专题讲解。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
政治局授课:
2020年9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第66次集体学习的唯一的一堂考古课,授课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进行了专题讲解。
著作代表:
《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201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 ,201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考古随笔》,200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2009年10月文物出版社出版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