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安宪
先秦哲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老子学研究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秘书长、学术委员。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罗安宪
先秦哲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老子学研究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魏晋玄学。主要学术成果:出版《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儒道心性论的追究》、《和谐共生与竞争博弈》等专著,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出版音像制品《中华经典资源库:老子》、《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魏晋玄学。
主要履历:
罗安宪,1960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儒道关系。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系统讲授中国哲学史、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课程。主要学术成果:《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儒道心性论的追究》、《和谐共生与竞争博弈》等,主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13册),出版音像制品《中华经典资源库:老子》、《中华经典资源库:庄子》。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超百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度):儒释道心性论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子项目负责人。
“211工程”项目:孔子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子项目负责人。
代表论文:
《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
《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
《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1月17日。
《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
《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
《敬、静、净:儒道佛心性论比较之一》,《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术研讨会综述》,《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8期。
著作代表:
《老庄哲学精神》(专著),首尔出版社,2008年。
《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审美现象学》(专著),三秦出版社,1995年。
《中国哲学的世界》(合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孔学史》(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国学365》(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
《圣贤气象》(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影像作品:
《老子——管理哲学》,主讲,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
《庄子——逍遥人生》,主讲,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