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毅夫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
手机:19821197419
 微信:19821197419
邮箱:
 驻地:北京
|
详细介绍
林毅夫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个人履历:
林毅夫,1952年10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曾担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林毅夫于 1986 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林毅夫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等,近十年长期致力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300多篇论文,出版《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解读中国经济》《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中国的奇迹》《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著作将近30余部。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2021年,获得第三届教学大师奖。
论文代表:
距离前沿和最优的金融结构,《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2年3月第60卷第243-249页(与王韡和徐朝阳合作)。
发展战略、资源错配与经济绩效,《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1年12月第59卷第612-634页(与陈斌开合作)。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结构转型与经济动态》2021年9月第58卷第106-111页。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十四五”时期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2021年6月第4卷第2期,第1-11页。
新结构经济学与国际援助与合作:以非洲发展为视角的简要回顾,《中国非洲研究》2021年第1卷第1期,第100-134页。
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模式意味着什么?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期刊》2021年第14卷第2期,第120-127页;
双循环与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学前沿》2021年第16卷第1期第30-34页;
中国追赶型产业政策和经济转型,《世界经济》2021年3月第44卷第3期第602-632页(与王韡和徐朝阳合作);
结构调整和实际汇率动态,《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2020年10月第107期(与鞠建东,刘庆和施康合作);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中等收入陷阱,《工业、竞争与贸易杂志》2020年2月,第359-394页;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面板系统-GMM分析的最新证据, 《可持续性》2020年7月第12卷第14期5618;
非洲工业发展可以向东亚奇迹学习什么--复杂性和经济适应性的角色,《国际金融公司新型市场指南针》88号报告2020年8月;
七十年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回顾,《中国与世界经济》2020年第28卷第4期第26-50页;
新结构经济学:第三波发展经济学思潮,《亚洲教育与发展研究》2019年第9卷第3期第279-286页;
用于提高援助有效性的建模框架,《经济政策改革》2020年第23卷第2期第138-160页;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及挑战,《中国经济转型》2019年第2卷第2期,第1-11页;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及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前沿》2019年第14卷第1期,第26-52页;
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曼彻斯特学派》第87卷第2期2019年3月第183-204页;
特朗普经济学与中美贸易不平衡,《政策建模期刊》第40卷第3期第579-600页(与王歆合作);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反思,《中国经济评论》第48卷2018年第155-157页(与徐佳君合作);
工业化:中国对北非的启示,《非洲展望》2018年第1卷第54-57页;
产业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复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第10卷第4期第419-429页;
促进国家与经济发展:国家在新结构经济学中的作用,《人与经济》2017年第4卷第2期(与王晓兵合作);
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区域发展与政策》2017年第2卷第2期;
超越发展援助: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比较优势实现双赢,《基础设施、政策与发展期刊》2017年第1卷第2期(与王燕合作);
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比较优势的耐心资本,《基础设施、政策与发展期刊》2017年第1卷第1期(与王燕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BRI)背景下的耐心资本,《世界金融评论》2017年7月-8月第48-50页(与王燕合作);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2017年第15卷第1号第5-18页;
爱丽丝·H.安士敦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区域、经济与社会剑桥期刊》2017年3月第10卷第1期第77-81页;
中国经济增长重新加速的前景,《比较经济学期刊》2016年第44卷第4期第842-853页(与万广华和彼得·J.摩根合作);
影响中国中长期增长前景的因素,《中国与世界经济》2016年第24卷第5号第20-41页(与万广华和彼得·J.摩根合作);
中国将会继续成为世界增长的引擎吗,《政策建模期刊》2016年第38卷第683-692页;
新结构经济学和资源融资基础设施,《太平洋经济评论》2016年第21卷第1号(与王燕合作);
银行结构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银行与金融》2015年第58卷第131-143页(与孙希芳、吴鹰合作)
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中国的新开放倡议,《中国经济学前沿》2015年第10卷第4号第585-590页;
禀赋结构、产业动态和经济增长,《货币经济学杂志》2015年第76卷第244-263页(与鞠建东和王勇合作)。
专著代表:
《园丁集:林毅夫讲习录》,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解惑集:林毅夫讲习录》,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论中国经济》,作者林毅夫,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
《解读世界经济发展》,作者林毅夫、付才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试行版)》(上/下册),作者林毅付才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新结构经济学之路》,作者林毅夫、付才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出版;
《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创造经济奇迹》,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从西潮到东风》,作者林毅夫,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
《繁荣的求索》,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解读中国经济》,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新结构经济学》,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本体与常无》,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经济发展与转型》,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中国经济专题》,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作者林毅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学方法》,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与林老师对话-论发展战略》,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中国经济》,作者林毅夫、蔡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作者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讲座课题:
《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下党的二十大“两大任务”的实现路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
《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未来的发展》
《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与台商新机遇》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