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历史自信与中国道路五讲》
《历史自信与中国道路五讲》
主讲人:
王学斌(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
课程介绍:
王学斌教授的金牌课程之一《历史自信与中国道路》源自其同名力作,该课程以“历史自信”为切入点,从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历史修养五个维度展开论述,对“历史自信与中国道路”做了深刻阐释。本课程具有以下亮点:
(1)议题宏大。围绕“历史自信”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今后理论界、学术界亟待深研的三个议题:如何深入把握历史自信的理论建构;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历史自信的内在关联;如何系统挖掘历史自信的文明根基;
(2)向大众读者介绍“历史自信”的力作。本书作者王学斌,系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创新工程“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首席专家,本书紧扣“历史自信”这一重大理论命题,从学理层面阐发其其深刻内涵;
(3)多维度展示“历史自信”的深厚内涵。全书从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历史修养五个维度,对“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理论内涵与未来指向做了深入探析;
(4)资料丰富,可读性强。作者从古代经史子集中征引了大量论述,还以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等古代文人楷模为样本,论述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对今人的启示。读来既能吸取新知,又生动有趣。
授课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为3-6小时(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历史自信
1、历史自信的四重现实依据。
2、历史自信的四层理论内涵。
3、历史自信具备鲜明的未来指向。
4、于长时段中把握“历史自信”。
5、百年青年荣光与坚定历史自信。
6、近四十年来党史国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类型。
第二讲:历史自觉
1、赓续精神谱系,走好“精神长征”。
2、源起、源头与源泉: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
3、学史增信,发掘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4、从历史的“三岔口”走向觉醒。
5、以大历史观重新审视“五四”。
第三讲:历史思维
1、“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领导干部为何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3、上古下今,所思不远。
4、关于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点思考。
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优势。
第四讲:历史智慧
1、“德主刑辅,道一风同”:中华传统德治理念与实践。
2“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中国古代大一统传统及演变。
3、“宇县复小康”:中国历史上的“小康论”。
4、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5、化育风气,造就良才。
6、大江大河有大治:治水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7、化危为机的中国智慧。
8、千年家国两相依。
第五讲:历史修养
1、“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2、《论语》“君子”之境的当代价值。
3、共产党人当养“浩然之气”:《孟子》的时代意蕴。
4、“清明高节满乾坤”:范门家风漫谈。
5、明儒王阳明一生的三个“命题”。
6、怀德以致远:曾国藩的修己与治事。
导师介绍:
王学斌: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首席专家,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主任,曾挂职任修文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县委书记班等多个班级主讲教授。长期关注晚近学术思想史,近年开始转向中西政治文化史比较研究。已出版《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弦断有谁听》、《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向生与求死:晚清政坛的另类观察》《最好与最坏的时代:局中人》《民国底气》《大漠荒芜:民国文人的悲歌与苦恋》《别样风流:民国奇才怪杰悲喜录》《教我如何不想他:民国音乐人》《中枢关钥》等著作1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颜李学的近代境遇》、《晚清民国的复兴与命运》,影响广泛。发表学术论文等30余篇。在专业研究之余,也一直勤于随笔撰写,在《书屋》《随笔》《博览群书》《文景》《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与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国内主流媒体有着长期合作。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