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琪:《通向新增长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向新增长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讲人:
陈东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
课程介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中央确定“十三五”时期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应该怎么做?由陈东琪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通向新增长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纲》试图通过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分析框架,帮助社会各界厘清发展思路,找准着力点,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陈东琪多次参与国家五年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参加了三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主持的经济学家座谈会,两次作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讲人,是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准备的讲稿基础上,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深化丰富而成。全面系统梳理了总书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形成、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为社会各界人士理解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实践进程、重点难点和主要任务提供权威解读,是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院校师生的优秀读本及课程。
授课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3-6小时(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现实意义
1、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和主动选择
(1)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三个重要节点。
(2)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和环境变化。
(3)新常态经济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
(4)需求刺激政策边际效率递减。
(5)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为全球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中国方案和范式
(1)世界经济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2)反周期政策解决不了结构性矛盾。
(3)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在于供给侧动力不足。
(4)西方结构性改革效果不佳,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球,走出发展困境提供新方案和范式。
第二讲:理论创新
1、思想形成
(1)从“结构改革”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根本目的和*终目的。
(3)“主攻方向”:从“改善供给结构”到“提高供给质量”。
(4)从“本质属性”到“根本途径”。
(5)从“四大关键点”到“五大任务”到“四项举措”。
(6)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认识的深化。
(7)改革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2、深刻内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2)不是西方供给经济学的翻版,而是一个重大理论创建。
3、主要内容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具有全面、系统的特点。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具体化、可操作”的要求。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变化的。
4、政策主张
(1)稳健的宏观政策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2)准确的产业政策定位结构优化的方向。
(3)以放活为核心的微观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4)务实的改革政策确保改有实为、革有实效。
(5)托底社会政策为推进改革夯实社会基础。
第三讲:实施进展
1、提质增效去产能
(1)背景和原因。
(2)去产能的进展和成效。
2、因城施策去库存
(1)多种措施并用,库存水平分化。
(2)三四线城市库存下降,但仍在高位。
(3)房地产过热矛盾初步缓解。
3、稳妥有序去杠杆
(1)着力降低企业杠杆率。
(2)企业降杠杆方式:债转股和兼并重组。
(3)杠杆分布结构变化。
4、多措并举降成本
(1)税费、人工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
(2)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3)用电、用气以及物流成本下降。
5、精准发力补短板
(1)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
(2)农业补短板重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3)着力补制度短板。
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
(1)启动农业结构调整。
(2)实施农业补短板。
(3)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4)瞄准农业体制机制改革。
7、经济在改革中稳中向好
(1)经济总体稳中向好。
(2)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改革共识。
(3)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积极评价。
(4)在改革实践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
第四讲:重点难点
1、如何为改革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1)创新调控方式,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2)稳定市场运行,有效防范经济风险。
(3)多管齐下,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
2、如何*终形成有效市场运行机制
(1)“有为政府”保障“有效市场”运行的依据。
(2)“有为政府”保障“有效市场”运行的历史逻辑。
(3)当前妨碍“有效市场”运行的突出问题。
(4)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工作重点。
3、如何顺利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1)转换新旧动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国际镜鉴。
(2)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性。
(3)制约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现实难题。
(4)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任务。
4、如何公平合理分担改革成本
(1)处理好去产能过程中员工安置和债务处置成本分担。
(2)处理好去库存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分担。
(3)处理好去杠杆过程中的微观和宏观成本分担。
(4)处理好降成本过程中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
(5)处理好补短板过程中大量投入的成本分担。
第五讲:主要任务
1、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深入推进去产能。
(2)深入推进去库存。
(3)深入推进去杠杆。
(4)深入推进降成本。
(5)深入推进补短板。
2、深入推进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
(1)优化农业结构。
(2)完善粮食收储制度。
(3)改革粮食储备制度。
(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5)补齐农业发展短板。
3、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四难”困境。
(2)从三条路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3)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振兴实体经济。
(4)发挥好政府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实体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
4、改革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基础性制度建设,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好制度供给。
(2)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为要素流动提供更好制度供给。
(3)深化财金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制度供给。
(4)深化国企改革,为企业公平竞争提供更好制度供给。
讲师介绍:
陈东琪: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南海高层智囊,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两度获孙冶方经济学奖。曾兼任北京市、长春市、广东省等重要省市经济顾问,山西省、上海市等省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多所高校兼职教授。陈东琪先后参加国家“七五”、“八五”计划总结和起草研究、“3-5-8改革方案”设计起草(198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1999、2009、2010、2012)起草等。著有《东欧经济学》《新土地所有制》《强波经济论》《微调论》《新政府干预论》《双稳健政策 -- 中国避免大萧条之路》、《新一轮财政税体制改革思路》等。主编有《全球社会保障制度考察》、《中国经济变迁与分析》、《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话说投资》、《世纪之交的全球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史纲要(1900 - 2000)》《打破地方市场分割》等。发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期(1988-1995)改革纲要”等500多万字论文。1991年、2002年、2003年至2011年分别参加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经济学家座谈会。2005年4月15日下午,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一次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集体学习,陈东琪和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世锦共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有关看法和建议。2017年1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八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体学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东琪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邀请老师演讲、授课请致电:19821197419 阎老师[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